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是什么
一战的背景:
(1)普法战争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互立阵营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皇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与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俄国十分愤怒。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3)争夺殖民地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鉴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商人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就那样被罢后,可是后来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就又实行了“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的势力范围。于是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双方的各自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沙皇俄国得到利益,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4)军备竞赛
两大军事集团在战前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于1900年制订海军法,将海军规模大加扩充,英国为保持海上力量优势 “一战”战场以维持安全,在1905年开始建造无畏舰,并在1907年德国开始建造无畏舰时以二对一海军政策,即保持自身无畏舰数为德方之两倍以相应付,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后,又联同法俄两国实施三国海军联防,即英国在北海、法国在地中海、俄国在波罗的海分别对付德奥两国海军;
而在陆军方面,由1880年到1913年,德国常备军由42万扩充至87万,法国则由50万扩充至80万,俄罗斯也准备由80万增加到230万,可是最后虽未达标,唯其陆军已有140万,是全欧之冠,不过其素质却甚为低下,无法和德法两国的陆军相比;奥匈的军队由27万扩涨至80万,意大利由20万扩大至35万,而奥意两国的陆军素质皆不及德法,最后美国也相应欧洲局势紧张将军队数由3万4千人扩张至16万。
PS:楼上二位回答得也太过简单了。呵呵!~~
三对矛盾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
俄奥矛盾
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罗斯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地处中欧的政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
英德矛盾
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三国同盟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罗斯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俄法同盟
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罗斯达成了军事协议,它规定一旦法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进攻,俄罗斯将以全部军事力量进攻德国,一旦俄罗斯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进攻,法国应以全部的军事力量来进攻德国。
俄法同盟形成后,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它也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同法国、俄罗斯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署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扩展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
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罗斯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平衡的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主要战区展开的生死搏斗,这场战争,各方都大量使用现代化战争装备,以给敌人最大的杀伤,战况空前惨烈,人员伤亡惨重。
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十四条和平宣言》,德、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德意志的统一和意大利的统一:在荷兰从与英、法争夺海上贸易与霸权败下阵来以后,18世纪就开始了英、法两国的争夺。两国经过一系列争夺与战争,特别是1756—1763年间的“七年战争”,法国在北美与印度的殖民地与特权大都让位于英国。英国此时正开始工业革命,在强大经济力量的支持下,垄断了海上贸易,成为霸主。法国虽然在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中失利,但是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1789年的大革命后,拿破仑当了皇帝,曾依靠军事力量征服欧洲大陆许多地方,最后失败于对俄国的远征。这说明法国是欧洲一个陆地强国。
由于英国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扩散,使欧洲大陆国家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加上民族主义兴起、德国的统一和意大利的统一、各国实行的改革,在欧洲出现了几个强国。除岛国英国、大西洋沿岸的法国外,向东有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俄国。这六个国家不仅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而且也在欧洲展开竞争,政治格局不断变化。
在法国的东面原是个松散的德意志帝国。在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发里亚和约使德意志帝国形成为300多个互不相关的公国、侯国、伯国、主教领地国、自由城市国家和骑士领地。其中,南部的奥地利除以维也纳为中心的领地外,还包括匈牙利、捷克、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波兰的加里西亚、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意大利的蒂罗尔,在1867年,成为奥匈帝国。北部的普鲁士从18世纪开始实行工业化,并不断扩大其领土逐步强大起来。普鲁士帝国在俾斯麦担任首相时,于1866年、1870年分别在战争中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排除了内、外阻力,统一了德意志,成为德意志帝国。
原来分裂为八个小邦的意大利,也从19世纪中期开始以撒丁王国为核心逐步扩大。于1870年普法战争时,法军撤出罗马,意大利军队进入罗马,完成统一大业,成为意大利王国。
2.“三国同盟”的形成:德、意的统一使欧洲政治地理格局发生了变化。原来在法国的东面是分裂的德意志各邦,东南部是分裂的意大利,这使法国感到安全。现不仅德、意各自统一,而且自认是西欧霸主的法国却败于新出现的普鲁士不得不大为震惊,难以吞下这个苦果。东面的俄国,对原来西边领土不大的普鲁士并不感到是个威胁,在与普、奥相互关系中,认为自己具有优势。而今,普鲁士不仅能打败奥地利和法国,而且统一了德意志,成为一个超过法、奥的大国不能不使它感觉受到严重威胁。位于中欧的奥地利原先在北面可以左右分裂的德意志,南面又可对意大利北部施加影响,东、西两面则可以协调法、俄,有很大回旋余地。现在则夹在德、意之间,深感不安。
战败了法国而又实现统一的德国清楚地认识到,介于法、俄之间必须与一方建立紧密联系,否则就会两面树敌,自己就会在两面作战中失败。德国要加强自己的力量必须与其民族、语言、文化相同的奥地利建立联盟为基础,才能在中欧站稳脚跟,应付各种局面,特别是防止法国的报复。为此,德国与俄、奥于1873年建立了“三皇联盟”。
奥地利与德国不同,它与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包括着诸多民族,它深深地陷入巴尔干半岛的矛盾中。它的侵略与扩张是向着巴尔干半岛。俄国也趁奥斯曼帝国衰落之时,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因为那里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斯拉夫人要争取独立和解放,俄罗斯则可以借支援斯拉夫人之名,扩大自己势力范围并进入地中海。俄、奥的矛盾使德国居间很难调和,于是“三皇同盟”很快解体。
俄国因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与奥发生冲突,感到德国偏袒奥国而于1878年退出“三皇同盟”。这样“三皇同盟”就只留下德、奥两国保持同盟。这时,新统一起来的意大利,在地中海南岸掠夺殖民地中与法国发生尖锐冲突。原来,意大利以为距离其最近的突尼斯会落人到自己手里,未想到被法国抢去,这使急欲在地中海建立势力范围的意大利感到自己不是法国对手,如果没有与之结盟的国家支持,就无法在地中海与法国抗衡。这样,意大利就不能不找到德国,因为只有德国才能在欧洲大陆与北非殖民地的争夺中制衡法国,有利于自己。不过意大利与奥地利在边界领土上与巴尔干半岛的西部也有利益上的矛盾。为了取得德国的支持,意大利不得不与奥地利在一些问题上妥协,而于1882年加入德、奥的盟约,形成“三国同盟”。
3.“三国协约”的出现:“三国同盟”的形成,法国感到对付东面一个德国已感吃力,又加上的一个意大利,对自己安全感到威胁很大。当时的英国对大陆推行“均势政策”,不愿参与结盟,而且在非洲的东部与亚洲的中南半岛与法国还存在深刻的矛盾。所以,法国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欧洲东部的俄罗斯。俄国在“三皇同盟”结束后,在欧洲的扩张到处受阻,缺乏盟国支持,亦急需寻求同盟。法、俄由于双方共同利害关系,于1891年订立“政治协定”,1894年签订“军事协定”,规定在“三国同盟”有关国家向法、俄进攻时,法、俄就应出兵共同打击入侵之敌。
英国作为一个海上岛国,始终是以维持超级海军大国地位来制约欧洲国家的。对欧洲陆地国家,既不能容忍其海军力量发展到可以向英国挑战的地步,又不容忍欧陆出现一个霸主。其采取的主要办法就是设法使欧洲陆地国家间保持平衡和均势,并不与其他大国建立军事同盟,以保持自己有较大的自由与回旋余地。它往往采取支持、资助较弱的一方向较强的一方挑战,以分散、削弱、牵制和打击较强一方,使其无力量与可能同英国竞争,特别是同其在海上争雄。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英国与法、俄在亚、非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方面矛盾较多,而“三国同盟”的德、奥、意在与法、俄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很多是与英国利益相一致的。所以,英国当时立场明显地偏向三国同盟。
但是,英国与三国同盟中的基础是英、德关系。英、德关系除受彼此与法、俄关系影响外,还受英、德两国本身的关系所制约。德国战败法国后得到一大笔赔款,又拿到了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区,工业发展迅速,例如,在国民生产总值上,1870年德国为英国的84.7% ,而到1890年则为89.8% 。在钢铁生产上,英国钢产量在 1890年是8×106t,是德国的48%。正是德国在工业生产上的发展赶上与超过英国,使德国在争夺殖民地、海外投资、发展海军方面与英国发生尖锐矛盾。
在争夺殖民地与势力范围方面,除了在西南非、东非、中国山东等地区德国与英国发生冲突外,更重要是在巴尔干与西亚地区。从19世纪末,德国积极开展修筑一条从柏林经君士坦丁堡到伊拉克的巴格达的铁路的活动。这条铁路穿过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到达波斯湾,不仅德国可以获得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德国开辟了一条到达亚洲波斯湾的快速通道。出了波斯湾就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这对英国在印度与远东的利益带来巨大威胁,英国当然是无法忍受的。
在海军方面,德国意识到,没有强大的海军不仅无法与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也无法保卫自己海岸的安全。当德国的工业基础赶上英国时,德国就于1898年和1900年分别通过其第一个和第二个海军发展方案。在发展方案序言中明确宣布,德国必须保持足够的海军力量,以至在和最强大的海军国家作战时,能够威胁那个国家的优势。按照这个方案英国和德国两国在1900、1910、1914年战舰吨位比例分别如下:1∶0.26、1∶0.44、1∶0.48。结果,德国海军发展速度加快,从1900年的世界第五位上升到1910年的第二位,仅次于英国。由于英国在1898—1901年与德国谈判海军控制失败后,也加紧了海军的建设,到 1914年大战开始时,海军战舰吨位达到2.71×106t,比1900年的1.06×106t吨增加了1.55倍。
英国感到德国的经济不仅会赶上自己,而且会超过自己。以这样的经济基础与力量,德终将成为欧洲的第一强国,同时也将是英国海上霸主的最大竞争者。面对这种前景与形势不得不将其原来的依均势和平衡所确定的方向拨向另一个方向。在面对“三国同盟”的强大压力下,法、俄也分别调整其与英国的关系,采取妥协。于是英法、英俄分别于1904年和1907年签署协约,结成了与“三国同盟”相对立的“三国协约”。欧洲的六个强国恰好形成三对三的阵势。一个是位于中欧,南北相联;另一个是东西并列,形成夹击之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 (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 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
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
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
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楼上回答的多是过程详细原因我也不是记得很清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美,德等新兴国家的强大使他们不满意他们在世界范围的殖民地数量(当时英国第一,法国第二,德国第六,美国第五)所以他们之间的矛盾激化,这也是一战爆发的一个原因~
啊啊啊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背景是怎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激化:法德矛盾:普法战争后,法国失去了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各是什么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详细解释:经济竞争与扩张:随着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愈发激烈。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张军备,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列强矛盾与联盟: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为了增强各自实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到二十才出现世界大战?急...
普法战争的爆发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在1870年至1871年与法国发生了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的惨败、普鲁士的大胜以及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而告终。普法和约的严苛条款导致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远因。互立阵营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间和背景(一战爆发原因及标志性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间是1914年7月28日,背景如下:一、爆发原因 直接原因:1914年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主要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是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的国家之间的纷争从未停息,形成了多个大国,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这些国家之间的争端主要源自领土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是多方面的。首先,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美德日三国实力迅速增长,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这一需求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其次,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使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是什么?
背景: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世界体系的建立。三、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并且分裂为两大对立的武装阵营,展开军备竞赛,矛盾日益尖锐。之所以在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是因为第一,直到20世纪初,世界体系才真正形成,这是资本主义主导的体系。第二,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占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是什么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但这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况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主要战区的生死搏斗。各方都大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一战的背景:(1)普法战争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是什么?最终是如何结束的?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时全球主要国家正经历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深刻的经济和政治矛盾,全球殖民地几乎已被列强分割完毕,新旧殖民主义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由于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国对于世界秩序的分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