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向 是什么意思
“开”是会意字。
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
1、本义:开门
开我东阁门。——《乐府诗集·木兰诗》
2、打开,开启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3、开放;舒放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创立,建立,开创,设立
欲开置县。——《海瑞传》
5、 摆开
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6、开掘;开通
天门中断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7、 教导,启发
移风易俗之本,乃在开其心而正其精。——王符《潜夫论》
8、开拓,扩展
开地数千里。——《韩非子·初见秦》
9、开始,开端
开八(十年一秩,七十一岁为八十纪数的开始,称为开八。同此,五十一岁称开六,六十一岁称开七)
10、戏剧开场角色的说白
外扮老夫人上开。——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释放;赦免
如:开释(赦免,释放)
12、解除,免去
如:开复(官员被降职、免官,后又免除处分恢复原职)
13、分离,分开
连月不开。——《后汉书·列女传》
14、 书写,开列,填写
如:开报(开列呈报)
15、放晴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6、量词∶冲茶一次,叫做一开
吃过五六开茶,朴斋将一角小洋钱会了茶钱。——《海上花列传》
借代的翻译、夸张的翻译、互文的翻译、委婉的翻译、用典的翻译。借代的翻译。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借代的使用上差别很大,在古代汉语中,如果把借代直译过来,会让人很困惑,无法理解,所以借代应该意译,译为它所代指的人或物。夸张的翻译。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在翻译时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互文的翻译。互文又称为“互辞”,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翻译。委婉的翻译。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等等,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而把话说得很含蓄,很委婉。我们在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用典的翻译。古人为了使文章典雅,言简意丰,常常会引用典故。翻译典故常采用点义法,即不照抄典故,只点明典故的内涵。
向 的意思很多:1.朝北的窗户。例句:《说文》“向,北出户也。” 泛指窗户。
2.对着。朝着。例句:《庄子*秋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亦。”
3.方向。趋向。例句:《国语*周语上》:“明厉害之向”
4.归趋,崇尚。 例句:“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
5.接近、临近。 例句:矛盾《虹》四:“十月向尽的时候,梅女士已经康复。”
6.爱。 宋李景元《梦玉人引》:“料伊情怀,也应向人端的。何故近日,全然无消息”
7.往,去。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岁,权向合肥新,遣将军全碂征六安,皆不克。”
8.刚才。 《三国志*吴志》:“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9.原来的。旧的。 《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0.从前。《西厢记》:“折腰体态,比向日不同。”
11.救 。
12.地名
13.姓。
此外还有表示:助词
向的基本字义
1. 对着,朝着,与“背”相对:~背(bèi )。~北。
2. 目标,意志所趋:志~。方~。
3. 偏袒,袒护:偏~。
4. 近,临:~晚。秋天漠漠~昏黑。
5. 从前:~日。~者。
6. 从开始到现在:~例。一~。
7. 姓。
其中一个吧!
就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