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 引蛇出洞 是第几计?
“五事”即“道、天、地、将、法”。“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五事七计以“道”为首。孙子认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也就是说,战争的胜利,首先要取得人民的拥护。
“诡道十二法”诡道十二法,指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扩展资料:
“诡道十二法”的详解:
能而示之不能:隐藏实力,迷惑敌人,韬光养晦,以待时机。
用而示之不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亦是迷惑敌人的策略。表面示好,很和平,使敌无防我之心,当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攻击,可以使敌在短时间内崩溃,取得最大的战果。
表面上与别人看到的与私下里去做的要不同,表面上要让人误会为你的柔弱,要隐藏你的真正的实力,私下强大你的实力以期未来一击致命。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战术的运用,通过宣传和间谍、调兵等手段,使敌误信我军的攻击目标和方向,产生错误的判断,防守错误的地点和方向,我再迅速调整,攻敌之无备,获得理想的战果。
利而诱之:利为利益,投其所好,抓住对方心中的欲望,满足他的欲望,然后为我所用。金钱、名誉、美人、地位、欲望、忠义、要地等等都是利,人活在世界上,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乱而取之:可胜在敌,不可胜在己,待敌之可胜。一、敌内乱,我乘机而起,获得利益;二、使敌乱,我离间敌人内部,使其制定错误的方针政策,使敌主无道、不保法、军队无纪律、人民有怨言,然后乘机取之。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敌我力量强弱明显,我不宜以硬碰硬,“小敌之坚,大敌之擒”。敌人
大,我就积极准备,避其锋芒,待敌疲劳、士气低落、没有战心时出击。
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与敌军作战应该知己知彼,作战前要谋定敌军主帅和将领的性情特点,主帅易怒者,用计谋扰怒他,羞辱他,使其丧失判断力,主动约战与我军,我军再根据实际情况打击他。
佚而劳之:敌人兵强马壮或者处于战略要地,我可以“夺其所爱”,采取围魏救赵、调虎离山,或者以利诱之,引蛇出洞等方式,使敌劳我逸,强弱交换。或者敌人远道而来,军容威武,我坚守不出,断敌粮道,亦是妙法。
亲而离之:主、将和谐、将士同心、君臣一体,此难胜之敌也,我使间、以利、用计、无中生有,离间对方之间的关系,使亲者疏,疏者仇,借敌之手,成我大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事七计
没有这一计
一、胜战计
1、瞒天过海 2、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5、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
二、敌战计
1、无中生有 2、暗渡陈仓 3、隔岸观火
4、笑里藏刀 5、李代桃僵 6、顺手牵羊
三、攻战计
1、打草惊蛇 2、借尸还魂 3、调虎离山
4、欲擒故纵 5、抛砖引玉 6、擒贼擒王
四、混战计
1、釜底抽薪 2、混水摸鱼 3、金蝉脱壳
4、关门捉贼 5、远交近攻 6、假道代虢
五、并战计
1、偷梁换柱 2、指桑骂槐 3、假痴不癫
4、上屋抽梯 5、树上开花 6、反客为主
六、败战计
1、美人计 2、空城计 3、反间计
4、苦肉计 5、连环计 6、走为上
《孙子兵法》里没有引蛇出洞这个计谋,《孙子兵法》一共有十三篇,不按计来排列。明代佚名的兵书《三十六计》才是按计来排列。与引蛇出洞相近的兵法是《三十六计》中的调虎离山(十五计)和欲擒故纵(十六计)。
1、引蛇出洞 [ yǐn shé chū dòng ]
基本释义:比喻运用计谋诱使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
出处:现代作家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如果说,父亲与会是中了‘引蛇出洞’之计,那么,储安平6月1日在中央统战部的发言,则被许多人视为‘自投罗网’。”
2、调虎离山 [ diào hǔ lí shān ]
基本释义:“调虎离山”,指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出处:《三十六计》第十五计“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连返。”
白话译文:战场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再去围困他。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他(指敌人),使他向我就范。往来皆难,行路困难重重。
3、欲擒故纵 [ yù qín gù zòng ]
基本释义: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松一步。擒:捉;纵:走。
出处: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十六计:“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白话译文:逼迫敌人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减弱敌人的气势。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
扩展资料
《三十六计》中的其他计谋: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
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三十六计》总结了以往战争中施计用诈的实践经验,包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时至今日,它已经突破了军事领域,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和国内外家喻户晓的著作。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中没有“引蛇出洞”这条计。三十六计分别是: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引蛇出洞不是三十六里面的计谋。与之相近的应该是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引蛇出洞:比喻引诱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
欲擒故纵: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它们都是主方主动引诱或者故意放纵的方式来麻痹敌人,从而达到后面的目的,蛇出洞和擒之。
纯纯粹粹吃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