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十六策原文
治理国家犹如管理家庭,核心在于立根本。本立则末正。本,即开创之始;末,即响应之和。始创者,犹如天地;响应者,犹如万物。万物之事,离不开天的诞生、地的生长与人的成就。因此,君主的行动应顺应天道,如同北极星为主,辅佐为臣,众星为百姓,不可更改其位,不可失度,不可错乱,此乃天象之常。设立台榭以观天文,郊祀与逆气以配神灵,致力于天本;耕农、社稷、山林、川泽,祭祀祈福,致力于地本;庠序之礼,八佾之乐,明堂辟雍,高墙宗庙,致力于人本。故本者,乃规则与准则之核心。
君臣关系犹如天地象,天地象明则君臣关系确立。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上下若皆遵循礼仪,则民众易于治理;上下和谐顺从,君臣关系自然确立。君以礼仪使臣,臣以忠诚事君。君规划政事,臣规划事务。政者,正名之事;事者,鼓励成功之举。君鼓励政事,臣鼓励事务,则功名之道立。因此,君面向阳,臣面向阴,声响为教令,形景为功效。教令得当则功成,功成则万物蒙受福泽。上中下三纲六纪,上为君臣,中为父子,下为夫妇,各守其道,福禄自然降临。
视听之政在于细察微小形迹,倾听细微声音。形微不可见,声细不可闻,明君察其微几,听其大音,内外皆和。治理之道在于多闻,听取众人之言,谋及于众,万物可见,众音可闻。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眼为心视,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则为心安。人君如同国君,内心与外界和谐,万物昭然。观日月之形不足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为听,人君以多见为智慧,多闻为神明。
纳言之政在于谏诤,采集众人谋略。君有谏臣,父有谏子,当义不顺则谏之,美善则顺之,恶不可顺,美不可逆。君若拒谏,则忠臣不敢进言,邪臣专政,此为国之害。有道之国,危言危行;无道之国,危行言孙。上无所闻,下无所说,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行成名着,后世尊为圣人。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
察疑之政在于分辨颜色,辨别音律。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远生乱,惑生疑。万物异类,形同色异。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蓄之;栝蒌似瓜,愚者食之。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王不以为惑。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圣人不以主观判断为明,必信卜卦,占卜吉凶。三人占卜,必从二人之言。有大疑者,谋及庶人。孔子云: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
治人之道在于风化与示警。以德义示民,以好恶示禁。日月之
扩展资料
《便宜十六策》是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著的一部重要兵法。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治国治军原则,为后代的人们所推崇,可谓是千古治国治军者的经典。
夫酒之设全文翻译
夫酒之设全文翻译:宴席上酒的设置,必须要符合礼节、表达情意,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尽了礼节就该退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人的情意还未尽,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作品原文: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
诸葛亮兵法可流传下来
没有流传下来,因为后来司马懿把兵书给那出来了,但书中夹带有毒,就把司马懿也给毒死了,兵书也就不知去向了。诸葛亮的治军,用军的精髓是:能把军心抓住,使军队上下团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天下无敌!!!诸葛
《出师表》全文
4、《便宜十六策》 5、《武侯全书》——[明] 王士骐 撰6、《诸葛忠武侯文集》——[清] 张澍 撰 7、《诸葛亮集》——[西晋] 陈寿 撰,二十四篇,十万四千多字。 8、《悼周瑜》——亮本传及瑜本传未见,唯演义有载,恐非亮作,当为罗贯中之艺术添加9、《后出师表》——《后出师表》疑为后人伪作,陶元珍所...
诸葛亮有哪些经典的军事思想?
《将苑·将材》一文中要求将帅要具备“仁”、“义”、“礼”、“智”、“信”的才能。《便宜十六策·阴察第十六》一文中说阴察之政要有五德:“禁暴止兵”、“赏贤罚罪”、“安仁和众”、“保大定功”、“丰挠拒谗”。二、规定严格的法令规定。如诸葛亮亲着的《法检》两卷、《军令》两卷...
诸葛亮写了什么书啊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前出师表》是中国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的一篇表。当时为建兴五年(227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表文表达了作者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
文言文解读周书杨敷传
15、乱逆:叛乱;叛逆。《秦峄山碑》:“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周书·杨敷传》:“先是蛮左等多受齐假署,数为乱逆。”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八》:“杖为首者数人,其乱逆尤甚者杖死。”16...
《周易正义》系辞上传诗解7至易至精至变至神
犹若极二百一十六策,以定乾之老阳之象,穷一百四十四策,以定坤之老阴之象,举此馀可知也。“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於此”者,言此易之理,若非天下万事至极之变化,谁能与於此者,言皆不能也。此结成易之变化之道,故更言“与於此”也。前《经》论易理深,故云“非天下之至精”。此《经》论极数变通,...
系辞传上十
乾卦的策数是二百一十六,坤卦的策数是一百四十四,总数为三百六十,相当于一年的天数。《易经》上下篇六十四卦的策数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相当于万物的数目。所以,要经过四次经营才能形成 《易经》的一爻,经过十八次变化才能完成一卦。八个单卦代表初步的成就,由此引发而延伸出去,再按感触的类别...
明史章纶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章纶,字大经,乐清人。正统四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纶见国家多故,每慷慨论事。尝上太平十六策,反复万余言。中官兴安请帝建大隆福寺成,将临幸。纶具疏谏,河东盐运判官济南杨浩除官未行,亦上章谏,帝即罢幸。浩后累官副都御史,巡抚延绥。纶又因灾异请求致变之由,语颇切至。代...
鬼谷子七十二术原文及译文
鬼谷子曰:“是以圣人居六合之间,立身、御击、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象之宜。”鬼谷子认为,一个高超的人,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中,应及时捉住事物转化的机遇,去调整或履行自个的方案。第六计 一言兴邦 鬼谷子曰:“圣人所贵道夸姣者,诚以其能够化险为夷,救亡使存也。”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