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拾得露华新的全诗
“殿前拾得露华新”的上一句是玉颗珊珊下月轮。
出处:出自唐代皮日休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原文: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赏析: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这句出自唐 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诗如下: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使得路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吴刚折桂,是因为要生火辟寒。而被砍的月桂伤了又合,永无间断,就像人间的劳动者那样,为生存而要与自然作斗争,而自然的生命力是顽强的,生生不息。 至于嫦娥是因为误服仙丹而升天的。她一直被美化成丽人形象,如月之皎洁。这种写法虚实结合,令人疑幻疑真,从现实见到的桂花到想像广寒宫的生活。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供参考。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使得路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玉颗珊珊下月轮,-桂花从天而降,好象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殿前拾得露华新。-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至今不会天中事,-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应是嫦娥掷与人。-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注解: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吴刚折桂,是因为要生火辟寒。而被砍的月桂伤了又合,永无间断,就像人间的劳动者那样,为生存而要与自然作斗争,而自然的生命力是顽强的,生生不息。
至于嫦娥是因为误服仙丹而升天的。她一直被美化成丽人形象,如月之皎洁。这种写法虚实结合,令人疑幻疑真,从现实见到的桂花到想像广寒宫的生活。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殿前拾得露华新是哪首诗
《 中 秋 》——唐?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译文: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的意思?
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看,“玉颗珊珊下月轮”描绘了月亮下散落的桂花瓣,它们像玉珠一样晶莹剔透,闪闪发亮。这里使用了“珊珊”一词来形容桂花瓣散落的声音和状态,给人一种优美而宁静的感觉。而“殿前拾得露华新”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在大殿前捡起这些桂花瓣的情景。这些桂花瓣上还沾着新鲜的露水,显得格外...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这...
作品名称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这首绝句描状桂花,意思是那姗姗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详见http:\/\/baike....
殿前拾得露华新上一句是什么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的诗句,后两句为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全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以中秋一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这两句诗的意思为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殿前拾得露华新是什么意思?
1. 诗句“玉颗珊珊下月轮”描绘了桂花瓣如同玉珠般从月亮中落下,形象地表达了桂花的珍贵和美丽。2. “殿前拾得露华新”描述了诗人在大殿前捡起桂花瓣,发现上面还挂着新鲜的露水,增添了诗句的生动感和真实感。3. 诗人通过“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的表达,展现了对于天文知识的无知,...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的意思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的玉珠似的从月亮下边散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华。
赏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
诗人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拾起沾着露水的桂花,本是件平常事,却能由此推想到这花来自遥不可及的广寒月宫,是嫦娥赠与世人的节日礼物,以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赏月之情,全诗以小见大,虚实相形,别有一种天上人间同庆佳节的浪漫。
殿前拾得露华新的全诗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这首词所写,乃暮春怨怀。词的上片写“春去几时回”...
殿前拾得露华新猜一生肖
兔子 这句诗是出自唐代“皮日休”的诗句中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使得路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 月亮 古诗词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6、《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7、《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