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12时辰到底是按照什么样的一个顺序来排序的?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5-25
中国古代十二时辰的顺序是什么?

黑帕云教程-入门篇|如何对应用排序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没有钟表也没有时间观念。那么古代的时辰是按什么顺序来排列的?都是根据每天早上的太阳,日落,以及自然规律,以及他们总结的经验来排序的。


在古代的劳动人民,他们都是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每一个时间段,他们就为一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两个小时就叫一个时辰。而且的话十二时辰在西周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在古代的时候,很多人就用地支来表示每一个时常因为那个地支他每个时辰的时候,会通过太阳的照射让我们看的出是那个时辰。因为那个地址上面就刻着12时辰,如果有太阳的话,那个太阳就会把那个地支上面照出一个影子来。人们就可以判断那个时候是什么时辰。

那在古代12时辰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就根据我们每天晚上的12点钟来判断的夜半,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又名子时、子夜、中夜,意为孕育。夜半为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古历分日,起于子半”,子时非常黑的天空。

子时过了一个时辰,那就是丑时,也叫鸡鸣这个时候清晨的公鸡他都会哦,哦哦的叫我们就可以判断的出这个是丑时。


丑时过了就是寅时,这个时辰是黑夜跟白天交换的时辰,在古代叫做平旦,平旦,熬过了黑暗,终于要迎来晨光,这天蒙蒙亮的时刻。

反正在古代的时候。很聪明的劳动人民们都根据每一天太阳规律来定时辰,有的呢都是根据每天动物或者一些天气变化来定时辰的。


在古代的时候。辛勤的劳动人民,他们根据十二时辰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此外,他们还把十二时辰分为养生学。比如说他们知道哪一个时辰应该上床睡觉。



这个跟十二生肖是相对应的,一个时间段对应一只生肖。

应该是根据12个生肖来排序的,只知道个大概。

也就是按照十二生肖的顺序来的,没什么别的说法。

估计跟十二生肖的地支相对应的吧,具体的不太懂。

古代一天十二时辰是如何划分的?
2、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3、在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制里,晚上又被划分为五更,一更为戌时(19:00-21:00)、二更为亥时(21:00-23:00)、...

在古代人们到底是如何区分时辰的,用的都有什么方法?
古代人区分时辰主要是用太阳的升落来进行划分的,划分的仪器叫座日晷,划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一共是,直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时辰。这是中古代人们用的比较常见的,而且比较准的一种计时方法。12个时辰中,又分四个刻时,一个刻时大概就是15分钟。这是白天计算时间的一种...

古代人的时辰是怎么弄的?12个时辰分别是叫什么?
1. 中国古时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2. 这些时辰以地支命名,从晚上十一点开始计算,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对应的时间是半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3. 子时之后是丑时,从凌晨一点到三点。4. 接着是寅时,从凌晨三点到五点。5. 然后是卯时,从凌晨五点到七点。6. ...

古代人的12个时辰分别是哪些?
中国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这些时辰依据地支命名,始于夜晚十一点,即子时,对应于现代时间的23点至1点。接下来是丑时,从1点到3点;寅时,3点到5点;卯时,5点到7点;辰时,7点到9点;巳时,9点到11点;午时,11点到13点;未时,13点到15点;申时,15点...

古代的时辰是怎么分的啊?12个时辰都是什么啊?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时辰 相等于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 原因 子 下午 11 时正至上午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丑 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牛 ...

一天有十二个时辰,那么时辰是怎么划分的?
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8、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9、申时:15时至17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10、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11、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12、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

12个时辰顺序是什么?
古代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时辰,共是十二个时辰,其名称与对应的现代时间简介如下: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相当于晚上23时至凌晨1时。(子时)鸡鸣:又名荒鸡,相当于凌晨1时至3时。(丑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即凌晨3时到5时。(寅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

古代所谓的十二时辰如何划分?
《内经》以外,后世医书一般都按十二地支纪时。[注意]“小时”(表中写“钟点”)的概念是到二十世纪初才慢慢通行起来的,因此古代医书里所说“隔二时服”,是指间隔两个时辰,即四小时。1.3 纪月法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后世常以春秋作为一年的代称。开始时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

古代一天有几个时辰是怎么算的?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相关信息: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对应于...

古代12个时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沿用的
西周时期开始使用十二时辰制,到了汉代,这一制度得到了命名,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和人定。每个时辰用地支来表示,从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依此类推。【子时】夜半,亦称子夜、中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时间从23时至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