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所公式,我相信写得出来的菜可能是学霸!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5-24
机械能守恒定律 请教下物理学霸 谢

设A质量为m
由能量守恒,A的初势能转化为A与B的动能和A的末势能,得
mgH=mgh+1/2mv^2+1/4mv^2--------------①
又由A的动能等于末势能,得
mgh=1/2mv^2--------------②
联立①②,得h=2/5H,选B
此类问题的技巧是熟练掌握公式,从题干中抽出公式所需条件,最后求解。
祝你成功



(1)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E=E k +E p .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4)系统机械能守恒的三种表示方式:
①系统初态的总机械能E 1 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 2 ,即E1 =E2
②系统减少的总重力势能ΔE P减 等于系统增加的总动能ΔE K增 ,即ΔE P减 =ΔE K增
③若系统只有A、B两物体,则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即ΔE A减 =ΔE B增

爱情守恒定律
我肯定不能透露爱情守恒定律的存在,只好说道:“你知道FFF团吗?一个以烧死异性恋为己任的团伙。自打娘胎出来,我就没谈过恋爱,以致不再相信爱情,甚至他人的爱情在我眼里也只是虚无罢了。但烧死情侣是犯法的,而拆散他们是无罪的。更何况今天这么个日子,正是我行动的时候。你姑且可以把我看作FFF团的一员。” “你...

理宗问题
31.机械能守恒定律 32.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 33.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 五、振动和波 内容要求说明 34.弹簧振子、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35.单摆 36.振动中的能量转化 37.自由振动和受迫...

高一物理(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以向心力(centripetal force)提供运动物体所须的加速度。这向心力把运动物体拉向圆形轨迹的中心点。若果没有向心力,物体会跟随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地进行直线运动。即使物体速率不变,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在不停地改变。[1]编辑本段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火车过弯:实际做圆周运动...

能量是什么?
能量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存在。按照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分类,能量可分为核能、机械能、化学能、内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光能、生物能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通过物理效应或化学反应而相互转化。各种场也具有能量。在营养学中,能量指的是食物中所含有的能被人体所吸收的化学能(生物质能),...

请问谁有初中物理公式,一看就会算…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

物质不灭定律,错在哪里?求答案
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以下黑体加粗的是某网友在网上写的个人认为物质不灭定律是错的文章,不知是否满意你的个人感觉: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相信,不管是怎样的运动变化,物质都是不能消失的。也就是物质不灭。

科学可以解释万有引力的形成原因吗?
以目前的科学还难以解释万有引力的形成原因。万有引力是世界万物件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吸引力,它的全称是万有引力定律,是由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所发现(发现不同于发明,发现是指这个物质早已经存在,但没有被人们所认识)的。尽管世界之中看似两个静止且毫无关联的两个物质,他们之间依旧是存在着吸引...

高三理综要怎么提分,求有效方法
这类问题虽然可能涉及到重力场,电场,磁场,圆周运动等,但解题的关键还是灵活地综合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既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 拿到这类题目,先看看题目求什么物理量,所求的物理量可能从哪里得到。比如要求时间(t), 那么可以联想到运动学的公式(包括匀速的和匀加速的),动量定理,圆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展简史
“我相信理所当然的是:磁电机的电力与其它来源产生的电流一样,在整个电路中具有同样的热性质。当然,如果我们认为热不是物质,而是一种振动状态,就似乎没有理由认为它不能由一种简单的机械性质的作用所引起,例如象线圈在永久磁铁的两极间旋转的那种作用。与此同时,也必须承认,迄今尚未有实验能对这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离高考还有20多天,怎样尽可能的提高理综成绩
回答:  今后阶段复习的方向和策略是:在巩固各科各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解题能力。无论是题型还是难度,都要更加面向高考、贴近高考。 复习方式,应该是课外自己独立做题,课内消化老师的讲解,努力提高自己解题的熟练程度。因为高考的绝大多数题目对中上的同学来说,不是考你会不会做,而是考你能不能做得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