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三坛大戒是指哪三坛(要求直接明了的回答)?
你不是出家人,不会去参加受三坛大戒。如果是戒子,就要遵守戒场纪律,一切行动听主办者指挥。
【 三坛大戒 】 我国特有之授戒仪式,分初坛正授、二坛正授、三坛正授三阶段。初坛授沙弥、沙弥尼戒,二坛授比丘、比丘尼戒,三坛授出家菩萨戒。依据我国佛教界之传承习惯,有意出家者必须受足此三坛大戒,始被公认为合格之大乘出家人。传戒日期约三十日至四十日。主事者为十师和尚,其中,得戒和尚一人、羯磨阿阇黎一人、教授阿阇黎一人,是为三师和尚,另有尊证阿阇黎七人,总称三师七证。
戒期功课时间表大抵为:四时许三板,四时半左右四板,五至六时早课,六时后早粥,其后有作务、讲戒、演礼,十一时至十二时午斋,下午二时许以后演礼,五至六时晚课,六时许药石,七时半以后礼忏、开示,十时养息。首日,新戒集于大殿,由开堂和尚介绍引礼、引赞诸师,续由三师和尚开示,其后即进入为时约一个月之授戒期。
一般传授三坛大戒,大都出家戒二坛正授毕,在家戒即报到,与出家菩萨戒同时传授,而同时圆满出堂。在家戒除开堂外,分三皈五戒与菩萨戒二阶段。〔传授三坛弘戒法仪(法藏)、传戒正范(读体)〕
三坛大戒,即初坛传授沙弥戒,二坛传授比丘戒,三坛传授菩萨戒。
作一位戒行具足的比丘或比丘尼,除了要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和恪守清规的顽强意志外,首先必须经过佛教戒律中规定的程序。即在剃度出家后的几年或更长时间,履行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坛大戒"的隆重仪式。
这种仪式都在各大丛林举行。这些丛林设置有专为佛门弟子传戒的戒堂和戒坛。对于丛林的方丈大和尚采说,称为传戒;对于子孙庙的求成者来说,称为受戒;各地丛林的传戒法会,在时间安排上有不同,或每年举行,或隔年举行,或三年举行一次。会期也各异,或在春天,或在秋天,或在冬天。
而大多选择在佛诞日阴历四月初八前后的二十五天内,即从三月十六日开始,四月初十结束。这段时间正值春暮夏初,气候温和;又刚好在结夏之前,是丛林一年中的闲暇之时。会期过后几天,丛林即开始夏安居了。
扩展资料
根据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要求:
第十七条,受戒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爱国爱教,遵纪守法
2)信仰纯正,勤修三学,遵守教义教规,品行端正
3)年龄在20岁至59岁之间,六根具足,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4)剃度后,男众在寺院修学一年以上,女众在寺院修学两年以上
5)有一定佛教学识,能独立完成日常课诵和具备基本佛事法务活动能力
第十八条,受戒人员求授三坛大戒,需履行以下程序:
1)经剃度师同意后,向所在寺院提出书面申请
2)所在寺院审核同意后,报所在地佛教协会
3)所在地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
4)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受戒人员持身份证原件、户口簿复印件及剃度师戒牒复印件,常住寺院和所在市(县)佛教协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的相关证明,报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会同传戒寺院有关执事审核无误,予以登记
5)受戒人员进堂前,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和传戒寺院,须对其进行面试,考察是否具有一定佛教学识和理解受戒意义,能否背诵《朝暮课诵》、《沙弥律仪要略》和《毗尼日用切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坛大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
佛教三坛大戒,是中国大乘佛教“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坛大戒”授戒仪式的总称。
佛教认为,作一位戒行具足的比丘或比丘尼,除了要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和恪守清规的顽强意志外,首先必须经过佛教戒律中规定的程序。即在剃度出家后的几年或更长时间,履行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坛大戒”的隆重仪式。使出家人更加坚定弘法信念,精进修行的一种方法。接受三坛大戒,也是出家人修行飞跃的重要助力。
在戒期期间,要求受戒者好好发心,发广大心,忏悔自己无始以来的业障、烦恼障,止息一切恶习恶行,止息一切恶念恶心;对一切的众生要起慈悲心。让自己的身器清净,才能够求受到清净的戒体。
扩展资料:
佛教中的三坛大戒的仪式:
1、首先必须经过佛教戒律中规定的程序。即在剃度出家后的几年或更长时间,履行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坛大戒”的隆重仪式。这种仪式在设置有专为佛门弟子传戒的戒堂和戒坛的各大丛林举行。
对于丛林的方丈和尚来说,称为传戒;对于求成者来说,称为受戒;各地丛林的传戒法会,在时间安排上有不同,或每年举行,或隔年举行,或三年举行一次。会期也各异,或春,或秋,或冬。
2、传授沙弥戒,从进堂到圆戒共需十余天,占整个戒期约三分之二,在三坛传戒中所用时间最长。这是因为传每一种戒,都要举行一系列仪式,如挂搭、请引礼师、道喜看单、贴单、通启二师、请戒开导、查验衣钵、露罪忏悔、呈罪称量、登坛受戒等。
3、同时,新戒对丛林规矩和传戒礼仪都很陌生,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学习演练。而在传比丘戒和菩萨戒期间,这些仪式可以相应省略,演练时间也可大为缩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坛大戒
三坛大戒指的是初坛、二坛与三坛正授,分别对应得到沙弥(尼)戒、具足戒、菩萨戒的戒体。
1、初坛传授沙弥戒
传授沙弥戒,从进堂到圆戒共需十六天,占去整个戒期的三分之二,在“三坛传戒”中所用时间是最长的。这是因为传每一种戒,都要举行一系列仪式,如挂搭、请引礼师、道喜看单、贴单、通启二师、请戒开导、查验衣钵、露罪忏悔、呈罪称量、登坛受戒等。
2、二坛传授比丘具足戒
比丘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必须受的大戒,是最重要的戒。受了此戒后才算最正规的佛教徒。受戒时必须具足一切条件,如特定的监察僧人(十师)、特定的受戒场所(戒坛)、特定的法会程序。这些程序有编签习仪、请戒开导、通白二师、教衣钵法、审戒忏悔、登坛受戒等。
3、三坛传授菩萨大戒
受菩萨大戒是“三坛传戒”中层次最高的戒,释迎牟尼佛为其得戒和尚,文殊菩萨为其羯磨阿闍黎,弥勒菩萨为其教授阿闍黎,十方一切菩萨为其同学伴侣。传戒的仪轨没有初坛和二坛复杂,但也要经过乞戒、通白、开导、审戒问遮、开示苦行等,更必须如法授受。
佛教认为,作一位戒行具足的比丘或比丘尼,除了要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和恪守清规的顽强意志外,首先必须经过佛教戒律中规定的程序。即在剃度出家后的几年或更长时间,履行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坛大戒”的隆重仪式。
诸葛长青认为,三坛大戒,就是通过佛家隆重的传授“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种戒律仪式,使出家人更加坚定弘法信念,精进修行的一种方法。接受三坛大戒,也是出家人修行飞跃的重要助力。
扩展资料:
三坛大戒需要“三师七证”才可以举行。
此“三师七证”之制,乃就佛教盛行,人口稠密之地区所立;若在边地僧众不多之处,则仅须“三师二证”。据《毗尼母经》卷四所载,迦旃延于阿畔提国为比丘授戒时,由于堪为戒师的僧众不足,费时十二年始得受具,故佛陀许以边地五师具足即可。
此外,受五戒时仅须和尚一人,受十戒时只须和尚与羯磨阿阇梨二人即可。至于大乘菩萨戒法在原则上以释迦为和尚,文殊为羯磨师,弥勒为教授师,一切如来为尊证师。而实际行事则是仅由一名传授师任教授阿阇梨即可。此见湛然《授菩萨戒仪》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坛大戒
【 三坛大戒 】 我国特有之授戒仪式,分初坛正授、二坛正授、三坛正授三阶段。初坛授沙弥、沙弥尼戒,二坛授比丘、比丘尼戒,三坛授出家菩萨戒。依据我国佛教界之传承习惯,有意出家者必须受足此三坛大戒,始被公认为合格之大乘出家人。传戒日期约三十日至四十日。主事者为十师和尚,其中,得戒和尚一人、羯磨阿阇黎一人、教授阿阇黎一人,是为三师和尚,另有尊证阿阇黎七人,总称三师七证。 戒期功课时间表大抵为:四时许三板,四时半左右四板,五至六时早课,六时后早粥,其后有作务、讲戒、演礼,十一时至十二时午斋,下午二时许以后演礼,五至六时晚课,六时许药石,七时半以后礼忏、开示,十时养息。首日,新戒集于大殿,由开堂和尚介绍引礼、引赞诸师,续由三师和尚开示,其后即进入为时约一个月之授戒期。 一般传授三坛大戒,大都出家戒二坛正授毕,在家戒即报到,与出家菩萨戒同时传授,而同时圆满出堂。在家戒除开堂外,分三皈五戒与菩萨戒二阶段。〔传授三坛弘戒法仪(法藏)、传戒正范(读体)〕
佛教中的三坛大戒是指哪三坛(要求直接明了的回答)?
在我国佛教界,三坛大戒是一种特殊的授戒仪式,分为初坛、二坛和三坛三个阶段。初坛主要授予沙弥和沙弥尼戒,二坛则授予比丘和比丘尼戒,三坛则授予出家菩萨戒。完成这三坛大戒的人,才能被公认为合格的大乘出家人。三坛大戒的传授通常持续三十到四十天,期间由十师和尚主持,其中包括一名得戒和尚...
佛教中的三坛大戒是指哪三坛(要求直接明了的回答)?
三坛大戒是佛教中的一种戒律传授仪式,分为初坛传授沙弥戒、二坛传授比丘戒、三坛传授菩萨戒三个阶段。1. 初坛传授沙弥戒,是对出家后不久的僧侣进行的戒律传授,标志着他们正式成为佛教僧团的一员。2. 二坛传授比丘戒,是在沙弥戒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加严格的戒律传授。比丘戒要求比丘严守戒律,断...
佛教中的“三坛大戒”是什么
在我国佛教界,有一种独特的授戒仪式被称为“三坛大戒”,这一仪式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初坛、二坛和三坛。初坛主要是授予沙弥或沙弥尼戒,二坛则授予比丘或比丘尼戒,三坛则授予出家菩萨戒。这一仪式要求有意出家的人必须完成,只有如此,他们才能被公认为合格的大乘出家人。传戒活动通常持续约三十...
三坛大戒的内容有哪些?
全真道中的三坛大戒是道士传承的根本戒律,其戒期为一百天,故又称“百日圆满三坛大戒”。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鉴于传统戒律繁多,不利道士修行,便整合制定了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作为全真道戒律的标准。起初,三坛大戒是秘传的,直至清初,全真龙门七祖王常月改革旧制,使之公开传授。初真戒...
三坛大戒是什么?
,戒律旨在防止非善行为,佛教徒应以此为根本依止。三坛大戒分为三级三次传戒,分别授予沙弥戒、比丘戒和菩萨戒,因此被称为“三坛”。3. “大”在这里意味着圆满和殊胜。新戒通过逐坛受戒,圆满具备三种级别的戒法,成为正式的菩萨比丘,这具有非常殊胜的功德。以上就是关于三坛大戒的详细解释。
佛教中的“三坛大戒”是什么
【三坛大戒的含义】三坛大戒是佛教中一个特别的授戒仪式,它在中国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这个仪式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初坛正授、二坛正授和三坛正授。在初坛,沙弥和沙弥尼会接受戒律;到了二坛,则是比丘和比丘尼接受戒律;最后在三坛,出家菩萨戒被传授。【受戒过程的规范】根据中国佛教界的传统,...
三坛大戒的内容有哪些?
全真道中的三坛大戒是传授给道士的根本戒律,其戒期为一百天,因此也被称为“百日圆满三坛大戒”。全真龙门派的祖师丘处机观察到传统的戒律项目繁多,不便于道士们遵守和学习,于是创立了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作为全真道戒律的标准。起初,三坛大戒是秘密传授的,直到清初,全真龙门派的第七位...
三坛大戒 三坛大戒是什么
“三坛大戒”中的核心是“戒”。戒为防非止恶,是佛教徒的根本依止。在佛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后,则以戒为师。传戒过程:三坛大戒的传戒过程分为三级三次:初坛:授沙弥戒。这是出家人最初受的戒律,标志着其正式踏入佛门。二坛:授比丘戒。比丘戒是比沙弥戒更为严格的戒律,要求出家人更加...
三坛大戒是什么
1、三坛大戒是中国大乘佛教特有的一种传承仪轨,是一个人由发心剃度到圆成僧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一个出家修行者圆登三坛,受持三衣、钵、具后,即是佛祖心法的传人,成为正式僧侣了。2、“三坛大戒”中核心为“戒”,戒为防非止恶,“佛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后以戒为师”,戒律是佛教徒...
三坛大戒什么意思
三坛大戒是汉传佛教出家僧侣接受戒律的仪式。在出家并进行剃度后的数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了成为真正的出家人,僧人需要遵守佛教戒律,接受三坛大戒的仪轨,并获得戒牒。这一过程通常持续一个月左右,在较大的丛林(禅宗寺院)中进行。传戒的核心成员包括传戒大和尚、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以及七位尊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