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的生活习性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5-24
大象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群居,雄兽偶有独栖。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寿命约80年。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数量急剧下降。
象由于毛少,容易生皮肤病,所以需要经常洗澡或做泥浴,象皮厚,有皱折,有的皱折纹路深达十几厘米,皮肤浅灰色,由于洗泥浴有时看起来好象是泥土的红棕色,褐色眼睛长眼毛,有一种罕见的白化象,白象眼睛一般是蓝色。
大象会定期地吞食富含矿物盐的岩石或泥土来补充盐分和养分。它们还特别爱洗澡,洗澡的种类也多种多样:有清水浴、泥巴浴、灰尘浴等。

扩展资料:
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上百只大象,大象的特点主要有长鼻子、大耳朵、大象牙、粗大腿、圆身子、小尾巴等。
象的妊娠期为10-12个月,刚出生的小象就有100千克重,需要8-14岁才能达到性成熟。据报道1974年在安哥拉猎杀的最大的象有13.5吨重。

1.交流
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交流,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一般能传播11千米,如果遇上气流导致的介质不均匀,只能传播4千米,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交流,那象群会一起跺脚,产生强大的“轰轰”声,这种方法最远可传播32千米。
2.感性
无论身处非洲还是亚洲,大象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感性动物,它们会帮助陷入泥坑的大象宝宝、用鼻子把受伤或垂死的其他大象拉到安全地带,甚至可以用鼻子给对方温柔触摸,以此安慰其他身处痛苦的个体。
3.智商
大象的自我意识水平极高,遇到大黄蜂时会利用独特的低频隆隆声通知同伴附近有这种长翅膀的动物出没,根据对大象发出的独特声响进行的声学分析显示,大象能利用这些声响警告其他同伴存在大黄蜂这种潜在威胁,提醒它们赶紧躲避。
4.食物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以嫩叶、野果、野草、野菜、嫩竹等植物为食。虽是纯粹的素食主义者,但因体形高大,是陆地动物界中名副其实的大力士和巨无霸,且有长鼻和长牙做武器,因此在自然界中除了人类外没有任何天敌,夜间不能视物,所以容易在夜间受到狮子群攻击。
5.群居
大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上百只大群。

扩展资料:1.天气炎热时,象的两片大耳朵用来当作扇子来散热。生气时,大象也会张开耳朵愤怒地舞动。也可以用来赶苍蝇。
2.非洲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约22个月,每产1仔,13~14岁性成熟,寿命60年以上。亚洲象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繁殖期不固定,孕期20~22个月,每产1仔,9~12岁性成熟,寿命70~80年。
3.大象由于毛少,容易生皮肤病,所以需要经常洗澡或做泥浴,象皮厚,有皱折,有的皱折纹路深达十几厘米,皮肤浅灰色,由于洗泥浴有时看起来好象是泥土的红棕色,褐色眼睛长眼毛,有一种罕见的白化象,白象眼睛一般是蓝色。
4.象的耳朵很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尾巴不长,顶端有毛刷。
5.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有16个小时用来采集食物,它们的消化系统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天一只成年象可以吃进30到60千克食物,但60%被排泄出去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象

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群居,雄性偶有独栖。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寿命约80年。一些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或服劳役。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这也是它们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之一。 分布于非洲西部、中部、东部和南部。
非洲象生活在非洲广大的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群居,要由一只雄象率领,日行性,无定居。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约22个月,每产1仔,13~14岁性成熟,寿命60年以上。北京动物园1954年开始饲养展出。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非洲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雄象的体长略长于肩高(体长指鼻根至尾根的长度),尾长1~1.3米,肩高3.0~4.0米,体重3~8吨。有最常见的捕获记录:为一只雄性,体全长(包括鼻子,尾巴)10.67米,前足围1.8米,体重8吨。最大的象牙纪录为长350厘米,重约107千克。
非洲成年象确实强悍,近年来研究表明非洲象有两种: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常见的非洲草原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耳朵大且下部尖,不论雌雄都有长而弯的象牙,性情极其暴躁,会主动攻击其他动物。 学名:Elephas maximus
英文名:Indian elephant
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国外见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亚洲象(又名亚洲大象)生活于热带森林、丛林或草原地带,群居。视觉较差(主要是由于象的睫毛比较长所以影响视力),嗅、听觉灵敏,炎热时喜水浴。晨昏觅食,以野草、树叶、竹叶、野果等为食。肩高2.6~3.3米,体重5~7吨。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20~22个月,每产1仔,9~12岁性成熟,寿命70~80年。北京动物园1951年饲养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俄罗斯彼尔姆市动物园一头名为“忠尼”的大象18日迎来了自己40岁的生日,从而成为世界上由动物园或马戏团豢养的最长寿的大象。
在哺乳动物中,最长寿的动物是大象,据说它能活六十到七十岁。当然野生场合和人工饲养是不同的,前者的寿命短些。据记载,哥拉帕格斯群岛的长寿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岁。



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因种类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小动物的典型生活习性:1. 老鼠:老鼠是夜行性动物,白天通常在巢穴中休息,夜晚才活动。它们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善于钻洞和攀爬,喜欢吃谷物和杂食。2. 松鼠:松鼠主要栖息在树上,以坚果、种子和水果为食。它们善于跳跃和攀爬,有着敏锐的视力和听力。松鼠...

动物们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1. 鸟类和公鸡通常起得很早。古话有云:“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反映了早起动物的优势,它们能够捕食到新生的昆虫和其他食物,为森林带来活力。2. 昼行性动物,如灵长类、有蹄类、蝴蝶和禽类,主要在白天活动。这些动物适应了白天的强光,这是它们生物节律的一部分。3. 与昼行性动物相对的是夜行性...

植物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2、生活习性:种子是一个处在休眠期的有生命的活体,种子休眠受内在或外在因素的限制,一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现象,是植物对外界条件长期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四、裸子植物 1、结构特点:只有种子没有果皮,种子裸露。大多生活于干旱环境。如:柏、松等为常见品种。2、生活习性:裸子植物广布于南北半...

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动物的生活习性主要包括饮食习性、活动习性和社交习性等几个方面。饮食习性 动物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生存环境,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性。例如,草食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如兔子吃草;肉食动物则捕食其他动物,如狮子捕食猎物。还有一些动物是杂食性的,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如熊和某些鸟类。此外,一些动物还会储存食...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1、小猫的生活习性:猫是夜游动物,喜欢晚上活动,猫最活跃的时刻是在黎明或傍晚,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睡懒觉或休息。猫爱干净讲卫生,经常清理自己身上的毛,自我清洁。猫的警惕性很高,对轻微的声响或潜在的危险都保持着警惕性。猫善于爬高,平衡能力强,这得益于猫的出色的反应神经,以及猫的利爪和...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因种类不同而异,但一些普遍的特点包括:1.食性:不同种类的小动物有各自的食性,有些以草为食,如兔子和豚鼠;有些是肉食动物,如猫和狗;还有某些以昆虫为主食的小动物,如仓鼠和鸟类。2.活动模式:小动物的活动模式也不同,有些是夜行性,如仓鼠和猫;有些是白天活动的,如...

动物有哪些生活习性
动物的生活习性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觅食、活动、社交和繁殖等方面。一、觅食习性 动物都有觅食的行为,这是它们生存的基础。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觅食方式和食物偏好。例如,草食动物主要吃植物,如青草、树叶和根茎;肉食动物则捕食其他动物为食。有些动物是杂食性的,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此外,一些动物还会...

蚂蚁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1. 蚂蚁具有群居特性,通常生活在大群体中,共同寻找食物时会分散行动。2. 蚂蚁的生活节奏与人类相似,白天外出觅食,夜晚则休息。3. 蚂蚁社群中有明确的分工,包括工蚁、雄蚁和雌蚁。工蚁负责觅食,蚁后负责产卵,兵蚁负责保卫巢穴。通常可见的是工蚁,而在搬家时,雌蚁和雄蚁才会显现。4. 蚂蚁适宜生长...

小鸟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小型鸟类有好几千种,下面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中国常见小型鸟类的生活习性:1.麻雀 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次...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小动物有哪些生活习性
1、猫。猫行动敏捷,善跳跃。吃鱼,鼠,兔等。猫之所以喜爱吃鱼和老鼠,是因为猫是夜行动物,为了在夜间能看清事物,需要大量的牛磺酸,而老鼠和鱼的体内就含牛磺酸,所以猫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吃鱼和老鼠,也是因为自己的需要才吃。2、狗。狗是肉食动物,在喂养时,需要在饲料中配制较多的动物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