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1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由“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得知农民对政策的不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

答案B
导解: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特定历史概念的影响(消极的)作学科再认识的能力。解题的难点就在于对材料语意环境的把握要准确到位,材料中的三个“却”的使用,再明白不过地表现了苏俄农民的怨愤不满的情绪。A,C,D项都不能符合题意的要求,只有B项最恰当。

(1)材料一反映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起广大农民的强烈不满。
(2)上述材料说明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下,被迫于1918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1920年国内战争基本胜利后,已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了,必须加以调整,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民强烈反对征粮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
答:农民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反对共产主义的斗争。(3)修正:恢复经营和贸易的自由,并允许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力。实质: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具有剥削性质的租佃、雇佣关系。说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能够从实际出发,纠正自己的认识,调整国家的政策。 材料一、二反映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材料三反映了新经济政...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30到19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
答:(4分)③苏联模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容易滋生平均主义和特权思想,不利于生产者劳动积极性的发挥。(4分)(2)①同:国家干预经济。(2分)②异:计划经济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发展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凯恩斯主义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同时,并未放弃市场经济。(2分)(3)观点一:材料三的观点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简表 ——据...
答:(1)经济增速持续下降。根源:斯大林体制的弊端。(2)八一九事件。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起苏联的混乱。影响: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苏维埃俄国农业总产值在1925年至1926年度约为97.46亿战...
答:(1)1921年起,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3)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体...
答:(1)“没收一切土地”(《井冈山土地法》)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兴国土地法》)。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表明党对土地革命斗争的认识逐渐深化,政策更具实际指导意义。(2)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高涨,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
答:(15分)(1)僵化的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4分)(2)政府干预经济发展(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2分)认同;人口失业,饥饿横行。 (得分要求:描述大危机时期的农业情况)不认同:(大危机中农产品价格下降)为了维持市场的稳定、重建市场信心、保障农场主的利益。(得分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
答:(3)民族工业发展曲折,不平衡性强。 试题分析:(1)由材料一表格数据可以分析得出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超过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产值及比重逐步增加;材料二中文字说明“改订新约运动”,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归纳材料...

历史材料一对列宁而言_新经济
答:一、34.(10分)【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列 (1)特征: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获得巨大成功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 (2分)背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国际联盟的建立;非战公约各缔约国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策的工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日趋繁荣;苏联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1年6月,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
答:(1)1921年。(2)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美国。(4)国家对工业的调整(或者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5)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答:(1)方针:“一边倒”。(1分) 出发点:巩固国防和恢复经济。(2分)(2)变化: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作为: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2分)(3)填充:“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分)(4)变化:从“求生存”到“求发展”(从意识形态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