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首古诗的平仄、实际平仄,韵脚
五律第一句,多数是不押韵的;七律第一句,多数是押韵的。由于第一句押韵与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可以不太严格,用邻近的韵也行。这种首句用韵的风气到晚唐才相当普遍,宋代更成为有意识的时尚。现在试举两个例子: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两首诗用的都是十三元韵,但是杜牧《清明》第一句韵脚却用了十二文韵的“纷”字,林逋《山园小梅》第一句韵脚却用了一先韵的“妍”字。这 种首句用邻韵的情况,在王维、李白、杜甫等盛唐诗人的律诗里是少见的[9]。
以上所述律诗用韵的严格性,只是为了说明古代的律诗。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它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第三节律诗的平仄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相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10]。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11]。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12]。
(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愤/[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13]。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到韶山/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首。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4]。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冬云/毛泽东
雪厌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正在这时,爸爸对我说:“韶阳,天色不早了,该回家了.”我一看太阳,它已经跑到西边去了.嗨,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下午了,我真想在这里住,每天都和大自然住在一起,可
是那是不可能的,只能作为我的一个梦想.我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里.在路上,我无意中发现马路上有许多“毛毛虫”,在仔细看看马路两旁的杨树,发现它的树杈渐渐的变绿了,阿,
它也被春天给叫醒了!春
《登余干古县城》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官舍以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驿,客行悲故乡。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第一首,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首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第一首上平八齐。第二首下平七阳。
楼上错了,正确格律如下,韵脚楼上说对了
《登余干古县城》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官舍以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句平起平收入韵式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驿,客行悲故乡。
平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平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平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西江月的节奏和韵脚是什么?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原作: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韵)。(注:这两句对仗,即对偶句)稻花香里说丰年(韵),听取蛙声一片(叶韵)。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韵)。旧时茅店社林边(韵),路转溪桥忽见(叶韵)。《西江月》词牌的定格是: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韵脚
今音的第一声和第二声接近于古音的平声,而第三声和第四声则接近于古音的仄声。这其实是一个大致的对应关系。比如,“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独”“异”“客”分别是仄声字,“乡”“为”“异”“客”则是平声字。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平仄的运用。首句“独...
渔歌子中押的是什么韵,韵脚是什么
【渔歌子】唐·张志和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粗体字:表示韵脚字。诗词注释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理解诗词的格律:七言律诗平仄脚的例子(平水韵)| 寒原
诗词的艺术魅力,往往藏于格律之中。其中,七言律诗以其独特的韵脚规则引人入胜。让我们一起深入理解,如何通过平仄脚来把握这一韵律精华——以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例。平仄脚的奥秘 七言律诗中的平起仄收,指的是首句不押韵,以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格式结束。换句话说,首句第二...
七律诗的平仄格律表
七律诗的平仄格律表详述如下:1. 首句平起: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二句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2. 接着是三仄起和四平起的对仗句式,此格式多用于七律诗。句末常用韵来增强美感,多以仄起句形式收尾。起句的“初”字作为韵脚,押平声韵。3. 此格式韵律感较强,有利于情感表达,...
七律诗的平仄格律表
七律诗的平仄格律表如下:格律表:1. 首句平起: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二句押韵,即:仄仄平平平仄仄。接下来的顺序为对仗句式,即三仄起和四平起的对仗句式。这种格式较多用于七律诗的写法。句末往往是用韵的方式来增强美感,多是仄起句的形式收尾。起句的“初”字是韵脚,押平...
诗歌的押韵、平仄到底是怎么回事?
后一首基本押入声六月和九屑韵(只有“阔”是七易韵,词韵第十八部入声五物、六月、七易、八黠、九屑、十六叶同用),“歇”、“发”、“噎”、“别”、“节”、“说”今都读平声,不能与“切”、“阔”、“月”、“设”押韵;为了保持音乐美,都要读如去声。 2 诗词的平仄 就押韵的格律要求说,韵字是...
古风写作时的平仄要求及韵脚规则有那些?
韵脚规则是:把握住韵脚的尺度。不提倡在一首词里面用两种以上的韵脚。如果一首词,在没有特殊的要求下,是不提倡有变韵的情况出现的。除非是顶尖的词人,能把各个韵脚运用自如而没有丝毫破绽和生硬。诗的平仄基本讲究一三五不论,只论二四六,以七言诗为例,也就是说每句话的第一、三、五个字...
六言绝句诗体格律
六言绝句是一种具有特定格律的诗歌形式,其特点包括每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以及韵脚规则。一诗分为四句,偶句通常押韵,且韵脚贯穿全篇。对于六律诗,则是八句一首,其中两联需对仗,偶句同样押韵。主要的句式组合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对仗并非强制,但常...
古诗:登科后
【背景】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赏析一】“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