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接纳自我 感情
怎么做到真正的接纳自己?首先要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所以对自己也不要太苛求,接纳自己,就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凡事只要自己尽力了就好,要量力而行,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不要自责。这就是接纳自己的表现。
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外在:尽管不是对自己身体的每个方面都完全满意,但依然喜爱自己的身体和外在;
在负面评判面前保护自己: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能够客观地吸收,但不因此陷入情绪的低谷;一方面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一方面不会因此苛责自己;
感受到并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承认、欣赏、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能力怀有积极的想法和感受。
“我可能是不擅长数学,可能过去每次算数都错”(但以后也可以算对)
“我可能是胖,我可能是没那么有吸引力的”(但也可以变得更有吸引力)
关于自我接纳,人们还有哪些误解?人有可能真的无条件地、全然地接纳自己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01.对自我接纳,人们都有哪些误解?
误解1:自我接纳意味着不思进取,自我放纵,不再为目标努力。
事实1:自我接纳是对自己的优点、缺点不加评判地承认,接受自己当前的样子。
一个自我接纳的人,能够很平和地看清楚自己。对自己有着准确的认知,然后在这个认知之上建立现实的、可以企及的目标——而不是说就此“躺平”,不再努力。
而一个人若是不思进取,可能恰恰是因为ta没有接纳自己的缺点,而活在对现实的否认中——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因而不进取。
误解2:自我接纳就是无视自己的缺点。
事实2:自我接纳其实是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一切特质,包括“缺点”和“不足”。
接受自己有缺点和不足,不因此否定自己作为人的价值,不因此活在自我惩罚中。如果一个人承认自己的缺点,但难以接受自己有缺点,就会活在无止尽的自我斗争中,这种对自己持续的苛责会消耗情绪资源,阻碍人的成长。
误解3:自我接纳的人,不再会感到烦恼和不快乐。
事实3:客观来讲,人生总有起伏。自我接纳不是没烦恼,而是让你能够接受自己有时的确会烦恼。感到烦恼和不快乐,不意味着你不好,也不是你哪里做错了。
误解4:自我接纳是盲目的自我膨胀,是一种自恋。
事实4:自我接纳会为一个人带来稳定的高自尊,即Ta感到自己哪怕有缺点,也是有价值的、值得喜爱的;这种价值感是实实在在的,不需要他人的赞扬来不断佐证,也不因为他人的否定而瞬间动摇。
而一个自恋的人,虽然看起来欣赏自己,但Ta的高自尊是虚假、脆弱的。Ta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好,却无法直面自身的缺点,害怕别人发现自己有不足;一旦感到他人在质疑自己的价值,Ta就会视其为威胁,想尽一切办法做出抵挡。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02.真正的自我接纳和“爱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
美国心理学家Shelly Carson和Ellen Langer深入研究了自我接纳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她们指出,一个真正自我接纳/自爱的人,具备以下这6个方面特质:
1. Ta有能力、有意愿让他人看到自己真实的一面。
一个真正自我接纳的人首先是真实的。Ta会认可自己真实的感受,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投入生活。
Ta不愿粉饰自己的生活,也不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赢得他人的认可对Ta来说是相对不重要的。
2. Ta对自己做出的评价是恰当的、适度的。
一个真正自我接纳/自爱的人,会明白自我评价是一种选择。哪怕是自己身上同一个特质、同一个行为,Ta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多种视角来看待它——没有绝对坏的特质和行为。
Ta甚至能够接受那些让自己感到痛苦的行为,并且知道自己可以选择不在未来重复它们。也就是说,他们会接纳自己有时候会做出一些对自己不好的行为,知道这只是自己当前的某种需要,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未来停止它。
3. Ta有能力接受过去犯下的错误,无论是那些真实发生的错误,还是Ta主观上认为是错误的错误。
同时,一个真正自我接纳的人,也不会因为害怕犯错,而放弃在当下继续行动。Ta只会更谨慎地思考当下,调整自己的做法。反而是那些没有自我接纳的人,会不断甩开责任,试图否认自己的过错。
4. Ta不会将个人价值建立在社会比较的基础上。
一个真正自我接纳和自爱的人,不会因为他人是谁或拥有什么,而感到个人价值被削弱。
相反,凡事和他人比较,可能会带来自我苛责。有研究发现,人们越是频繁地在吸引力、智力、财富、性格等方面和他人做比较,越容易感到负罪和悔恨,也越容易指责自己(White et al., 2006)。
5. 在Ta对自己的认知中,自我形象是丰富的、充满可能性的。
很多人会用一些僵化的类别来描述自己——“瘦子/胖子”、“学霸/学渣”、“大龄”……尽管有玩笑的成分,但这样的分类其实是狭隘的,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限制。
而一个真正自我接纳和自爱的人,会认为每个人的自我是多面向的。Ta会充分拥抱自身的复杂。
6. Ta能够为自己的个人世界承担责任。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眼下别无选择,或是认为自己无法做出好的决定,盲目听从更权威的人,将自己生活的掌控权拱手让人。
一个真正自我接纳和自爱的人,也会向他人寻求建议,但那些建议只是参考,最终做出怎样的决定,仍是Ta自己的选择。Ta会感到对自己生活有“所有权”,能够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责任。
*自我接纳和自爱能够为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当一个人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纳和自爱,ta和真实自我的关系将变得更融洽,既不会自欺欺人地放纵自己、放弃为好好生活付出努力,也不会通过自我苛责去伤害、攻击自己,消耗内在的情绪资源。即使感到烦恼、不安、不快乐,ta也不会陷入自我怀疑。
以这种方式生存,我们能够激发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03.如何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纳和自爱?
要想实现真正的自我接纳和自爱,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以正念的心态去生活。
什么是正念的心态呢?Ellen Langer认为,正念是一种灵活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我们积极地投入当下,留意新事物,对环境保持敏感。
一个以正念的心态生活的人,有能力从多个角度观察身边客观的事物和所处的情境;当情境发生变化时,Ta的观点、角度也能够随之发生转变。
举个例子,很多人认为“吃甜食会长胖”,所以拼命“管住嘴”,直到实在忍不住了,一下吃很多,而后又非常后悔,拼命责怪自己。
但以正念的心态去吃甜食,你可能会观察到,在想吃甜食的时候,吃哪一口的体验是愉快而满足的,而哪一口是过于甜腻的,从而可以灵活地选择什么时候要吃,而什么时候要停下来。
可以说,正念的状态从定义上就包含了自我接纳,因为正念所关注的重点是接纳和探索当下的体验,而不是陷入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
也就是说,通过提升我们正念的程度,我们可以学会不带批判地看见自己的方方面面,看见之后,我们还能够选择不因为其中某一个部分,否定作为整体的自己。
Shelly Carson和Ellen Langer改良了一系列曾在临床中使用的提高正念的技术。我们从中精选了3个日常特别容易做的练习,来帮助大家逐渐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纳。
练习1:积极观察新的变化。
尝试正念生活的第一步,是积极地留意环境中的新出现的人、事、物,或是已经存在的人、事、物新发生的变化;不要将这些视为理所当然。只是去观察,且不要做评判。
随着我们将这种积极的观察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会更容易发现,自我的哪些方面是我们还不那么了解,又或者是我们一直回避的。
练习2:把自我想象成一个“正在打磨的作品”。
做不到自我接纳和自爱的时候,你可能会习惯否定自己。比如,“我不擅长数学,每次算数都错”、“一胖毁所有,我就是没有吸引力”。但这种思考方式,封锁了改变的可能,会为你带来伤害。
下次再想去否定自己时,你可以用“可能性词语”取代“固化词语”。比如将“我是”的句式,换成“我可能是”、“我可以是”。
仅仅是语言上的微小变化,就会帮助我们少一些自我否定,看到更多改变的可能。
练习3:书写“正念”日记。
在每天结束时,写下这一天的重要事件。在回顾过去时,进行专注的、不评判的观察练习,并将这些观察和体验记录下来。
这样的日记书写,有助于让你正念地去体验接下来的生活,还可以让你更容易发现生活的连续性和方向,从而更能够接纳当下的自己。
随着你转向正念的心态去生活,你可能会发现,那些过去困住你的“好”与“差”的标准,慢慢变得不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你的体验。你会发现,自我接纳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你在真实地、充分地活在你的生活中。
自我难道还不能接纳吗?自己认为自己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