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静态路由、RIP和OSPF动态路由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5-26

静态路由原理:路由项(routing entry)由手动配置,而非动态决定。与动态路由不同,静态路由是固定的,不会改变,即使网络状况已经改变或是重新被组态。一般来说,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逐项加入路由表。

优点:使用静态路由的另一个好处为网络安全保密性高。动态路由因为需要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路由表,而对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地址等信息。因此,网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可以采用静态路由。不占用网络带宽,因为静态路由不会产生更新流量。

缺点:大型和复杂的网络环境通常不宜采用静态路由。一方面,网络管理员难以全面地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中的静态路由信息需要大范围地调整,这一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非常高。当网络发生变化或网络发生故障时,不能重选路由,很可能使路由失败。

RIP原理:

1 、初始化。RIP初始化时,会从每个参与工作的接口上发送请求数据包。该请求数据包会向所有的RIP路由器请求一份完整的路由表。该请求通过LAN上的广播形式发送LAN或者在点到点链路发送到下一跳地址来完成。这是一个特殊的请求,向相邻设备请求完整的路由更新。

2 、接收请求。RIP有两种类型的消息,响应和接收消息。请求数据包中的每个路由条目都会被处理,从而为路由建立度量以及路径。RIP采用跳数度量,值为1的意为着一个直连的网络,16,为网络不可达。路由器会把整个路由表作为接收消息的应答返回。

3、接收到响应。路由器接收并处理响应,它会通过对路由表项进行添加,删除或者修改作出更新。

4、 常规路由更新和定时。路由器以30秒一次地将整个路由表以应答消息地形式发送到邻居路由器。路由器收到新路由或者现有路由地更新信息时,会设置一个180秒地超时时间。如果180秒没有任何更新信息,路由的跳数设为16。路由器以度量值16宣告该路由,直到刷新计时器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路由。

刷新计时器的时间设为240秒,或者比过期计时器时间多60秒。Cisco还用了第三个计时器,称为抑制计时器。接收到一个度量更高的路由之后的180秒时间就是抑制计时器的时间,在此期间,路由器不会用它接收到的新信息对路由表进行更新,这样能够为网路的收敛提供一段额外的时间。

5、 触发路由更新。当某个路由度量发生改变时,路由器只发送与改变有关的路由,并不发送完整的路由表。

优点:

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不经过另外一个路由器,那么这两个路由器是相邻的。RIP协议规定,不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不交换信息。

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按固定时间交换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然后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

缺点:

1、过于简单,以跳数为依据计算度量值,经常得出非最优路由。

2、度量值以16为限,不适合大的网络。

3、安全性差,接受来自任何设备的路由更新。无密码验证机制,默认接受任何地方任何设备的路由更新。不能防止恶意的rip欺骗。

4、不支持无类ip地址和VLSM<ripv1>。

5、收敛性差,时间经常大于5分钟。

6、消耗带宽很大。完整的复制路由表,把自己的路由表复制给所有邻居,尤其在低速广域网链路上更以显式的全量更新。

OSPF原理:

1、初始化形成端口初始信息:在路由器初始化或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如链路发生变化,路由器新增或损坏)时,相关路由器会产生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该数据包里包含路由器上所有相连链路,也即为所有端口的状态信息。

2、路由器间通过泛洪(Floodingl机制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各路由器一方面将其LSA数据包传送给所有与其相邻的OSPF路由器,另一方面接收其相邻的OSPF路由器传来的LSA数据包,根据其更新自己的数据库。

3、形成稳定的区域拓扑结构数据库:OSPF路由协议通过泛洪法逐渐收敛,形成该区域拓扑结构的数据库,这时所有的路由器均保留了该数据库的一个副本。

4、形成路由表:所有的路由器根据其区域拓扑结构数据库副本采用最短路径法计算形成各自的路由表。

优点:OSPF适合在大范围的网络;组播触发式更新;收敛速度快;以开销作为度量值;OSPF协议的设计是为了避免路由环路;应用广泛。

缺点:OSPF协议的配置对于技术水平要求很高,配置比较复杂的;路由其自身的负载分担能力是很低的。



扩展资料

RIP作为IGP(内部网关协议)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一种协议,主要应用于 AS 系统,即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连接 AS 系统有专门的协议,其中最早的这样的协议为“EGP”(外部网关协议),仍然应用于因特网,这样的协议通常被视为内部 AS路由选择协议。

RIP主要设计来利用同类技术与大小适度的网络一起工作。因此通过速度变化不大的接线连接,RIP 比较适用于简单的校园网和区域网,但并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的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静态路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OSPF路由协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简述静态路由、RIP和OSPF动态路由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静态路由原理:路由项(routing entry)由手动配置,而非动态决定。与动态路由不同,静态路由是固定的,不会改变,即使网络状况已经改变或是重新被组态。一般来说,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逐项加入路由表。优点:使用静态路由的另一个好处为网络安全保密性高。动态路由因为需要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路由...

三种路由协议RIP 、OSPF 、BGP和静态路由
在各种路由协议中,静态路由因其管理距离为1,具有最高的优先级。无论是思科还是华为的路由器,静态路由的管理距离为1,而RIP的管理距离为120,OSPF的管理距离为110,BGP的管理距离在外部路由为20,在内部路由也为200。直连接口的管理距离最低,为0。而当接口作为出口的静态路由时,管理距离也为0,而...

简述静态路由、RIP和OSPF动态路由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静态路由原理:静态路由是手动配置的路由项,不会动态改变,除非网络管理员进行干预。这种方法确保了网络安全,因为路由信息不会对外广播。静态路由简单,不占用网络带宽,但适用于小型网络,不适合复杂或经常变化的大型网络。RIP原理:RIP(路由信息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标准,最大跳数为16,适用于较小网络...

路由器内部工作使用哪几种路由协议
路由器内部工作主要使用以下几种路由协议:一、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器中预先设置好的、固定的路由表,用于指导数据包的转发。 除非手动更改,静态路由信息不会发生变化,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小、拓扑结构固定的场景。二、动态路由 内部网关协议: RIP:采用距离向量算法,适用于小型同构网络。路由器...

ospf和rip和静态路由三者的区别?各能实现什么功能?
但是由于rip的TTL只有15跳,16跳就不可达,所以就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大不到哪里去了。AD=120 OSPF就可以适应中大型的网络了,也是动态路由,是链路状态协议,对于同一个区域每个邻居的链路状态数据库都一样。分为多个区域,结构也是骨干-分支结构,非骨干通过骨干区域通信。AD=110 OSPF...

RIP和OSPF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RIP和OSPF存在的本质区别是:RIP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协议,而OSPF是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一、适用范围不同。RIP适用于中小网络,比较简单。没有系统内外、系统分区,边界等概念,用到不是分类的路由。OSPF适用于较大规模网络。它把自治系统分成若干个区域,通过系列内外路由的不同处理,区域内...

RIP和OSPF有什么区别
RIP的路由计算复杂度相对较低,因为它使用简单的距离向量算法来选择路径。OSPF的路由计算复杂度较高,因为它使用链路状态信息和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这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综上所述,RIP和OSPF在实现动态路由时有一些本质的区别,包括工作原理、支持的网络规模和路由计算复杂度等方面。网络...

路由信息的三种来源分别是
路由中路由的三种来源分别是直连路由,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直连路由:也叫接口路由,是由路由器根据接口配置的IP地址及子网掩码自动生成该接口所属的网络信息并加入路由表。静态路由:也叫手工路由,顾名思义,是由网络管理员基于整个网络拓扑信息,手工将路由信息配置到所有的路由器中。动态路由:由RIP、...

路由器内部工作使用哪几种路由协议
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需要每个路由器向其同一管理域的所有其他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广播信息。在OSPF的链路状态广播中包括所有接口信息、所有的量度和其它一些变量。利用OSPF的路由器首先必须收集有关的链路状态信息,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出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与RIP不同,OSPF将一个自治域再...

静态路由、RIP路由、OSPF路由三条可达路由,路由表首选是哪条路由?理...
在一个自治系统内,可能会收到RIP协议的路由,也有可能收到OSPF的路由,那么这时候该选哪一条路由,这时候就要看管理距离啦!在正常情况下,管理距离越小,它的优先级就越高,也就是可信度越高。而Rip协议是管理距离为120,OSPF的管理距离为110,OSPF的管理距离小,所以OSPF路由会进入路由表中。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