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喜悦的心灵,快乐的思想,可爱的人
四百多页,写尽了苏东坡一生的跌宕起伏,百转千回,书里我不知留下了多少“唉”,生不逢时,生不逢时!那些个皇帝们,那些个政敌们,那些个贪官污吏,苟捐杂税,祸国殃民,唉!
东坡大怒,我跟着大怒!东坡喜,我跟着高兴。人家是当事人,喜怒哀乐那是自然,我看书而已,情绪总这么大起大落,可咋整!真的很怀疑,这样读书,会不会折寿。
之前反复听过多遍康震老师讲苏轼,听得那是荡气回肠,热泪盈眶,算是认识了苏门三父子。之后一直想读传记,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公认是比较好的版本。比起听,很不一样,划了很多线,做了笔记,多了很多气愤和感慨,不平,可叹,可惜。要是生活在现在的时代,又会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林语堂先生对东坡的评价是: 才华卓越,放任不羁,富有创造力,天性敏感,刚正不阿,胸襟开阔豁达,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 读完本书,觉得这样的评价一点都不过,很贴切。
我的读后小感悟:
东坡六岁入学,绝顶聪明,十岁能写出出奇的诗句。十一岁,进入中等学校,备考科举。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经常是整本书都要背出来,艰苦而费力,还要理解意思,经书正史抄写一遍,连带着字也练了。
苏东坡两兄弟,吃的读书苦,比起现在的孩子,那才是真苦,几十岁的人,睡梦中,都还在担心父亲要求背的书还没背出来,可怎么办?
这样的厚功底,让他可以妙笔生花,典故随手捏来,下笔洋洋洒洒,如有神助。
可惜,“死记硬背”,现在被很多人全盘否定,打入冷宫。
听孩子高声诵读经典,也只是某些培训班的敛财工具,而不是茶余饭后,父母和孩子的乐趣所在了。
走了艰险水路,再到陆路,历时好几个月,从四川到京城,三父子一同赶考。
半夜起身,黎明前到皇宫外,带着凉饭菜,走进了没考完不许出来的考场。
苏门三父子,皆高中。那一年,东坡21岁,子由19岁,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个要写起来,可真是没完没了了。
用最简洁的文字总结概括就是:东坡处处为民,是好官,实干主义者,但他真的不适合当官。
书里是这么写的 “政治这台戏,对有此爱好的人,是很好玩;对那些不爱统治别人的人,丧失人性尊严而取得那份威权与虚荣的,认为并不值得。苏东坡的心始终没放在政治游戏上。”
对手得势,政坛坎坷;同党当政,仍然失败,苏东坡永远不够成为一个好党人,他从未痴心于权利地位。他过于孤高,非常人可及;他一心向民,谈笑怒骂,不拘一格,爱他的人多,恨他的人更是不少。
他高位时的翰林学士,到一贬再贬,从定州到广东惠州,再到海南儋州,语言不通,潮湿闷热雾气重,蛮荒之地,那居住状况,那饮食,惨不忍睹。
当官当成那样,东坡你也真背!
不好当,想不当,难,因为被高位者记恨上了。
读完本书,我才知道,王安石变法,原来给社会带来这么大的动荡和伤害。王安石本人的性格缺陷,极其明显,这样的人处在高位,他的对手,只有一个下场:被毁灭!
这段我特不愿意写,烦闷,很不耐烦,因为政治,不管什么时候都只适合少数人的。为什么?懂得人品去吧,不懂的该怎么过怎么过吧。
苏东坡一生遇见的三个女性,都是极好的。
结发妻子王弗,聪明美丽,理智稳重,有主见,总能把野马一样的苏东坡,拉回正轨。
续妻王闰之,王弗的堂妹。美丽温柔贤惠,从小崇拜苏东坡,嫁给偶像后,相夫教子,主持家务。
妾朝云,美如春园,目似晨曦,聪明愉快,活泼有生气,爱慕自己的丈夫。朝云陪伴苏东坡从北到南,一同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在精神上最能和东坡共鸣的,可以当作知己的,就是朝云了。
人生难得有情人,一辈子得一人,都是幸运幸福的,更何况有仨,东坡的婚姻生活是幸福的。
这最让我心痛,他们每次的别离,都让我极其心酸,无奈,希望他们一起告别政坛,隐居田园。
弟弟沉稳、实际、拘谨、寡言,哥哥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
两兄弟从小一起伴读,一起成长,亦兄亦友,性格互补,相互信任,感情非常深厚。
踏上仕途,意味着两兄弟就要天各一方,遥相思念成为日常。
古时候交通不便,相聚,更是异常可贵。
每次难得的相聚,弟弟总是走出几十里地接哥哥,有次别离,子由更是送出几十一百公里,有多不舍,可想而知。哥哥对弟弟的深情,他自己说是:“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这情感,更是非比寻常。
雷州海边一别,竟成了两兄弟的生离死别,之后四年多,两人再无见面机会,真正令人黯然伤魂,心痛不已。
絮絮叨叨,已是一大通。还有很多想着的:他的随遇而安,他对艰难生活的乐观豁达,他那些遍布天下的好友们,身份高的、身份低的、读书人、农夫等等,只为情投不论出生门第。他的诗词,他的政绩……太多太多,写不完。
宦海沉浮、朝代更迭、悲欢离合,我只看懂了一丁点,写出来的,更是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藏在了心底。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阅读的视角和点都会不相同。从前,我总怕自己读得不对,现在懂了,没有对不对,只是深浅角度理解感悟的不同而已,想要深邃,只能多读多写多思考。
现在,暂时只能这样了,不过,确实比去年好点。
《苏东坡传》读后——喜悦的心灵,快乐的思想,可爱的人
苏东坡一生遇见的三个女性,都是极好的。结发妻子王弗,聪明美丽,理智稳重,有主见,总能把野马一样的苏东坡,拉回正轨。续妻王闰之,王弗的堂妹。美丽温柔贤惠,从小崇拜苏东坡,嫁给偶像后,相夫教子,主持家务。妾朝云,美如春园,目似晨曦,聪明愉快,活泼有生气,爱慕自己的丈夫。朝云陪伴苏东坡从...
人间自在是清欢:读《苏东坡传》有感
林语堂是这样结尾的:“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
《苏东坡传》读后感
林语堂是这样结尾的:“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一、初读晦涩,回味无穷这本书初读时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就像品一杯咖啡,第一口的苦涩之后,回味却是无穷的。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的深入了解与热爱,使得这本书充满了对苏东坡生平事迹的细腻描绘和深刻解读。二、人生轨迹,全面展现本书按照苏东坡的人生轨迹...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1 首先林语堂写这本书肯定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从附录里这些资料的来源,可以知道他充分了解了他的诗集和文章。 从小读苏轼的诗长大,一直对于这个人物非常好奇,对于宋朝年间的一些事情也颇有兴趣。 从这本书我了解到,苏轼的人生是非常坎坷的,特别是他中年以后,一直过着颠沛流离,在一个地方待不了...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1 《苏东坡传》叙述了苏东波的一生,让我们能够对这位诗人有更深的了解。 《苏东坡传》似一位老人,将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 《苏东坡传》似一盏香茶,把苏轼的性格细细品味。 《苏东坡传》似一片大海,把苏轼的命运包含其中。 说到苏东坡,几乎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1 还记得瞿老师说要读《苏东坡传》,然后我没读。这是背景。我可亲可敬的母亲到学校找班主任的时候,说她自己在读,结果被瞿老师狠狠地讽刺了一顿。所以,我就读了。 当然,那么厚一本书,那么多章节,自然不可能一一有感而发,也许是读前半部分比较认真,就大部分谈前面的了。 李白,一个文坛上...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1 读了林语堂老师的《苏东坡传》,不禁想起苏东坡那一首豪放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1 最早喜欢苏轼是因为他的诗文,看了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后,为东坡完美的人格所倾倒,肃然起敬的同时又生爱慕之心,胸中涌动着一种激情,似奔腾汹涌的长江之水,继而化作一股向前的力量,启迪我的心灵,激励我奋发向上,这就是东坡千古不变的精神魅力吧! 苏轼伟大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
《苏东坡传》读后感
今天我们读苏东坡的传记时,就是在追随这样一颗纯正无邪、真实不欺的伟大心灵。 林语堂是这样结尾的:“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