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这句话什么意思?
翻译为:
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
一、译文
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年考中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到迫害。
然而滕子京豪迈自负,很少听别人规劝,范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来规劝他。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求他写《岳阳楼记》。所以《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是在规劝好友了。
二、原文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
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三、出处
《过庭录》一卷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过庭录》一卷,一百一十四条,不见诸家著录。书中多述祖德,皆于绍兴十七、八年(1147-1148)间闻之于父者(范直方1083—1152),故名《过庭录》。“过庭”,出自《论语·季氏》之“鲤趋而过庭”语,是父亲教诲子弟的言止。
范公偁,是范仲淹的玄孙、范纯仁(1027—1101)的曾孙,生平无考。所著是一部学术史料价值较高的笔记,是研究范氏家族珍贵的资料。
二、作品赏析
《过庭录》主要记述范仲淹(989—1052)等祖辈事迹,有关施政、家训等方面的内容,多切实有据,极度少溢美之词,涉及宋朝大政、变法、官制等记载,亦可作正史研校之用。
另外对宋朝文人名士、诗文杂事均有兼及,且保留了一些名家名作之外的诗词文句和佚事,如谓诗“在意而不在言”(在心里而不在说话);又引欧阳修语,言诗不应只写草木,而应“作人言”(即作者说)。
三、作者简介
南宋范公偁(1126—1158),宋苏州吴县人。范纯仁曾孙。所著《过庭录》,多述祖德,语不溢美,有淳实之遗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庭录
从庆阳谪贬到巴陵,无论从话语还是表情,都流露出愤郁之情。
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
出自南宋范公偁(1126—1158)所著《过庭录》。
节选如下: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
译文如下:
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年考中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到迫害。然而滕子京豪迈自负,很少听别人规劝,范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来规劝他。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过庭录》主要记述范仲淹(989—1052)等祖辈事迹,有关施政、家训等方面的内容,多切实有据,极度少溢美之词,涉及宋朝大政、变法、官制等记载,亦可作正史研校之用。
另外对宋朝文人名士、诗文杂事均有兼及,且保留了一些名家名作之外的诗词文句和佚事,如谓诗“在意而不在言”;又引欧阳修语,言诗不应只写草木,而应“作人言”。
作者简介
范公偁(1126—1158),宋苏州吴县人。范纯仁曾孙。所著《过庭录》,多述祖德,语不溢美,有淳实之遗风。所著《过庭录》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小说。
该书中有关范仲淹及其子纯佑、纯仁、纯礼、纯粹,孙正臣,正思,曾孙直方等人的记载,是作者从其父正思处得来,比其他书籍详尽,是研究范氏家族弥足珍贵的资料。范氏几代人心忧天下、忠贞为国的品质,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阐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庭录
出自范公偁《过庭录》。
原文如下: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译文: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年考中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到迫害。然而滕子京豪迈自负,很少听别人规劝,范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来规劝他。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求他写《岳阳楼记》。所以《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是在规劝好友了。
《过庭录》主要记述范仲淹(989-1052)等祖辈事迹,有关施政、家训等方面的内容,多切实有据,极度少溢美之词,涉及宋朝大政、变法、官制等记载,亦可作正史研校之用。另外对宋朝文人名士、诗文杂事均有兼及,且保留了一些名家名作之外的诗词文句和佚事,如谓诗"在意而不在言";又引欧阳修语,言诗不应只写草木,而应"作人言"。
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翻译
“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翻译为: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出自范公偁的《过庭录》,这是一部学术史料价值较高的笔记,是研究范氏家族珍贵的资料。原文: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
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翻译
“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翻译为: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背景:这句话出自范公偁的《过庭录》,描述的是滕子京因才华出众而遭到嫉妒,从而被降职到巴陵郡的情境。“自庆阳帅谪巴陵”:指的是滕子京从庆阳统帅的高位被贬谪到巴陵郡的低职。“愤...
过庭录滕子京的翻译急啊
原文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
《过庭录》 译文
《过庭录》 译文: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年考中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到迫害。然而滕子京豪迈自负,很少听别人规劝,范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来规劝他。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
“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这句话什么意思?
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出自南宋范公偁(1126—1158)所著《过庭录》。节选如下: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译文如下:滕子京依仗着有...
滕子京负大才什么意思 出自哪里
1、“滕子京负大才”意为:滕子京很有才华。2、“滕子京负大才”出自《过庭录》,作者是南宋范公偁。原句是:“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意为: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
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翻译
从庆阳的统帅被贬官到巴陵地带,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具体来说:背景:滕子京因依仗才华而遭到众人嫉妒,从原本庆阳的统帅职位被贬至巴陵。情绪表现:他的悲愤和郁闷不仅体现在所写的文章中,也经常显露在他的脸色上。
...原文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
滕子京,凭借其出众的才华,遭到了众人的嫉妒。从庆阳统帅的职位上被贬到巴陵郡,他的内心充满了悲愤与抑郁,这些情绪常表现在言语和表情上。范仲淹与滕子京同年考中进士,两人关系亲密,十分珍惜滕子京的才华。范仲淹担心滕子京的才华如果被嫉妒的人利用,可能会带来祸患。然而,滕子京性格豪迈自负,...
...原文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
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被许多人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中和脸色上。范仲淹和他同年考中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这样以后会遗留祸害。然而滕子京豪迈自负,很少听别人规劝,范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来劝诫他。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求他写《...
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的翻译
从庆阳谪贬到巴陵一带地区,无论是从话语还是从表情中,都会流露出愤郁之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