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离骚》的教案范文
充分体会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学习比喻、对偶等手法的运用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讨论题1:《离骚》虽然以抒情为主,也包含丰富的比喻和对偶,试找出其中的实例并分析其在营造意境中的作用。
《离骚》中比喻和对偶的运用丰富,如:“既替余以蕙镶兮,又申之以揽茝”,“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这些诗句通过比喻和对偶,使诗中的意象更加鲜明生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讨论题2:有人认为直接抒情的诗句仅具“意”而无“境”,请找出《离骚》中的直接抒情诗句并评价其是否具备意境。
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离骚》中直接抒情的诗句,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也”等,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还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营造了深远的意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境界。
思考题:《离骚》作为“楚辞”的代表,其体裁特点是什么?与《诗经》在表现形式上有哪些不同?
《离骚》与《诗经》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离骚》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运用了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而《诗经》则以四言为主,以直抒胸臆为主,侧重于对生活、社会现象的描绘。《离骚》的体裁特点体现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浪漫主义风格。
讨论题3、4:诗中描绘了屈原怎样的命运和品格?请用原文诗句填空。
屈原命运多舛,刚正不阿,一身正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洁身自好,自我完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坚持真理,献身理想(“宁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也”)。
悟理探究: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学习屈原的为人处世是智还是愚?
学习屈原的为人处世是一种智慧。屈原的坚持理想、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精神,对现代社会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在商品经济的今天,人们往往面临利益与道德的冲突,学习屈原的高尚品格,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训练案
课文阅读训练:完成课文注音、解释和翻译等内容。
基础知识检测:完成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的训练。
拓展延伸(高考链接):完成与《离骚》相关的诗句填空和理解。
学后反思:总结学习《离骚》的收获与体会,反思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必修二《离骚》的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充分体会《离骚》中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学习并掌握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分析《离骚》中的比喻和对偶实例,探讨其在营造意境中的作用。评价《离骚》中直接抒情诗句的意境,理解其深层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
高一必修二《离骚》的教案范文
讨论题1:《离骚》虽然以抒情为主,也包含丰富的比喻和对偶,试找出其中的实例并分析其在营造意境中的作用。《离骚》中比喻和对偶的运用丰富,如:“既替余以蕙镶兮,又申之以揽茝”,“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一语文必修2《离骚》教案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游国恩)。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钱钟书) 四、诵读 1、播放录音范读,正音; 2、学生朗读,要求: 把握诗的节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诵读时...
《离骚》教案
1.屈原一生中曾遭到两次罢官以及随之而来的两次被流放。第一次是在楚怀王时期,被放逐于汉北;第二次是在顷襄王时期,被放逐于江南。原高中教材中所选的出自《九章》篇的《涉江》一诗,就是在这次流放中写的。也正是在这次流放中,诗人自投汨罗江而亡的。2.与《诗经》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相比,...
离骚原文及译文教案
《离骚》原文及译文教案 一、原文及译文 原文: 我是高阳苗裔,父名伯庸,生于庚寅,月光如诗,我降生于世间。 曾悼余生之不辰兮,悼余命之悲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译文: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父亲名叫伯庸。摄提那...
《离骚》的教案
《离骚》的教案1 ▲知能目标 1.体会诗歌中移情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3.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色彩。 ▲情感目标 1.感受诗人在述怀反省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2.感受诗人行为高尚、品格圣洁、忧国忧民的完美形象。 ▲重...
屈原离骚教案及反思
《离骚》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以下是我收集的离骚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和《离骚》、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及诵读要领。 2、学会从语言入手,准确的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 3、理解人物在特...
屈原《离骚》教案设计
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 教师明确: 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
离骚原文及译文教案
《离骚》原文与深远寓意的探索 我是高阳苗裔,父名伯庸,生于庚寅,月光如诗,我降生于世间。曾经深思人生道路,如今觉悟,决定重返正途,驱车找回迷失的道。马蹄踏过兰皋,椒丘成为歇息之所,我选择远离纷争,重修旧日的纯粹。面对屈心与贬抑,我忍辱负重,坚守清白,以死明志,这正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离骚》教案
《离骚》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写照……对“离骚”二字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说:“离骚者,犹离忧也。”东汉班固的《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愁也。”东汉王逸的《离骚经序》说:“离,别也;骚,愁也。”教科书节选的是第一部分。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