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蜀之战经过
魏灭蜀之战经过
三国政权里最先灭亡的就是蜀汉,263年8月,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
魏军南下:
263年8月,十八万魏军分三路南下: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中路军由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东路军由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分两路从斜谷、骆谷进军汉中。(资治通鉴采取兵分斜谷,骆谷,子午谷三路的说法)。
刘禅闻讯后,忙命廖化增援姜维;派张翼和董厥到阳安关口防守钟会军。9月,魏军全面发动攻势,蜀国方面依照姜维的布防计划,命汉中的蜀军不得战斗,退至汉乐二城驻守。钟会派李辅进攻乐城的王含、荀恺进攻汉城的蒋斌,自己则带兵攻阳安关,派胡烈攻关城,魏兴太守刘钦由子午谷出与魏军主力会师。
关城守将、关中都督傅佥想坚守,但部将蒋舒因被降职而怀恨在心,建议傅佥出战。趁傅佥出战之时,蒋舒投降魏军,傅佥奋战而死。
此时蜀汉除了柳隐坚守的黄金城与汉乐二城,汉中的多数据点已被攻下。钟会听闻魏军已得重镇关城,获其库藏粮谷,于是留下两万兵力围住汉乐二城,领东路大军长驱直入,直逼剑阁,钟会又发告《移蜀将吏士民檄》劝蜀地军民投降。
西路军也同时展开攻势,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欣分别从东、西、北三面进攻沓中的姜维。姜维因获悉魏军已进入汉中的消息,担心阳安关失守,剑阁孤危,便不作抵抗,且战且退,希望尽快赶到关城援助。但中路诸葛绪军已从祁山进达阴平桥头,切断了姜维的退路。
姜维为引开魏军,便率军从孔函谷绕到诸葛绪后方,诈做攻击。诸葛绪怕自己后路被断,慌忙后退三十里,姜维趁机回头越过阴平桥头。当诸葛绪察觉自己上当时,已经与蜀军相差一天,追赶不及。
姜维从桥头至阴平,一路向南撤,途中与正在北上的廖化、张翼、董厥等蜀汉援军会合。听闻关城丢失,蜀军惟有退守剑阁,抵抗魏军。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西有相连的小剑山和大剑山,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姜维利用这种利于防守的地形,在此列营守险。刘禅也派人向东吴求救,吴国派出丁封、孙异等救蜀。
钟会大军被蜀军阻于剑门关外,不能前进。但剑阁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不能放弃。于是钟会致书姜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劝原为魏人的姜维归降。
姜维不予回答,钟会文笔虽佳,面对天险,还是得用武略攻之。然蜀军保险拒守,魏军攻关不克,又是孤军深入,运粮不便,于是钟会便商议退兵。
偷袭涪城: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艾提出了一条奇策,建议“从阴平由邪径(小道)经汉德阳亭(今四川剑阁西北)趣涪(今四川绵阳东),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指蜀军)必还,则钟会方轨(两车并行)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诸葛瞻在蜀国最后一战时,为什么会败于邓艾?
公元263年司马昭以钟会、邓艾和诸葛绪兵分三路发动灭蜀之战:西路邓艾三万多人进攻姜维屯兵的沓中,中路诸葛绪三万多人直插阴平以堵住姜维退路,主力则是钟会的十余万大军进攻汉中;姜维在得知钟会攻入汉中后主动撤退,在骗过诸葛绪后迅速赶到剑阁堵住了钟会,此后双方一直在此对峙。与此同时邓艾兵行险着...
邓艾率领的偷渡阴平部队人数很少,为什么能击败诸葛瞻以逸待劳的精锐...
由于邓艾是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姜维的后方,所以当姜维得知邓艾大军偷渡阴平并击败诸葛瞻后已为时已晚,因此姜维不得不撤出剑阁,为避免被前后夹击,他率部退到巴中,而钟会则派人继续追击姜维,在得知刘禅投降后,姜维才不得不向钟会投降。以上便是魏灭蜀之战以及诸葛瞻为何会败亡的经过及缘由。
邓艾灭蜀偷渡的阴平是现在的哪里?地势到底有多险要?
自制3D地图详解阴平古道线路,偷渡阴平的邓艾成就军事奇迹,一举灭亡蜀汉 邓艾
曹魏灭蜀吴 详细描写
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以做好篡夺准备,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最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不久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最后于265年篡位,曹魏灭亡。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定...
在魏灭蜀的战役中,为什么说魏国不仅有一个钟会呢?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回看魏灭蜀之战中的过程,姜维不仅拼尽全力,更展现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在这场战役中,魏国出动了三路大军进攻蜀汉,分为邓艾大军、诸葛绪大军、钟会大军。对此,姜维先和邓艾交战,再晃飞了诸葛绪,之后又成功拦住了钟会大军。当然,虽然姜维成功抵挡了两路大军,却还是无力回天。...
邓艾如何灭蜀的
邓艾灭蜀过程: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五月,司马昭假魏帝之名,大举伐蜀,征西将军邓艾出沓中以取姜维,十一月,邓艾偷渡阴平成功,两千人直逼成都,蜀主刘禅投降,蜀汉亡。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
秦灭巴蜀之战历史背景
秦灭巴蜀之战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这场战役的背景与巴、蜀两国之间的纷争有关。巴、蜀两国均位于今四川地区,蜀国的都城成都,而巴国的都城则在巴(今四川重庆嘉陵江北岸)。巴国与蜀国关系紧张,却与苴国保持友好关系。蜀王出兵攻打苴国,苴侯逃亡至巴国寻求秦王的救援。秦王最初考虑...
魏国灭蜀的主要战役是哪一场?
魏国和蜀国其实都是历史上非常出名的国家,他们也曾是三国之战时非常重要的两个参与国,然而历史无情,最终蜀国被魏国灭亡了。而这场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魏灭蜀之战。其实这场战役是非常宏大的一场战役,而且也是集结了各路的英雄,共同攻打蜀国。可能很多人不了解这场战役,但是这场战役耗时很久,而且也...
吴国和蜀国何时被谁灭的
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魏军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
晋灭谯蜀之战的背景与影响
晋灭谯蜀之战的背景与影响 晋灭谯蜀之战是发生于中国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的一场战役,由东晋益州刺史朱龄石统率晋军进攻割据蜀地的谯蜀政权。最终朱龄石击破蜀军,谯蜀君主谯纵自杀,谯蜀灭亡。背景 谯蜀因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军队兵变,进攻成都(今四川成都)并杀害晋益州刺史毛璩而建立。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