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测定的国标有哪些?
如下:
1、极化电压输出:0~2550mv
2、极化步长:10mv
3、极化输出误差:<±3%
4、极化电压最大输出电流:5mA
5、最程:0~200μA
6、分辨率:0.01μA
7、有效精度优于:±0.1μA
8、最小馈液:0.625μl
9、水分测量范围:10ppm~100%
10、结果单位:mg;%;ppm
11、测定时间(视滴定度而定):30秒~数分钟
12、方法存储容量:100个滴定结果外围接口。
扩展资料
经典干燥法是测定土壤水分的一种标准方法,目前仍在国际上使用。
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田间小区内选取有代表性的采样点,按照观测标准的要求,采用深度分层的方法采集土壤样品,并将土壤样品放入铝板中。在用土样称量铝盒后,打开盖子并将其放入烤箱中。土壤样品在105-110℃下干燥约6-8小时,直到土壤样品的重量不再改变。对干土和铝盒进行称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分测定
本标准中直接干燥法适用于在101 ℃~105 ℃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的谷物及其制品、水产品、豆制品、乳制品、肉制品及卤菜制品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 g/100 g的样品。
减压干燥法适用于糖、味精等易分解的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添加了其它原料的糖果,如奶糖、软糖等试样测定,同时该法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 g/100 g的样品。
蒸馏法适用于含较多挥发性物质的食品如油脂、香辛料等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1 g/100 g的样品。
卡尔•费休法适用于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容量法适用于水分含量大于1.0×10-3 g/100 g的样品,卡尔•费休库伦法适用于水分含量大于1.0×10-5 g/100 g的样品。
第一法 直接干燥法
2
原理
利用食品中水分的物理性质,在101.3 kPa(一个大气压),温度101 ℃~105 ℃下采用挥发方法测定样品中干燥减失的重量,包括吸湿水、部分结晶水和该条件下能挥发的物质,再通过干燥前后的称量数值计算出水分的含量。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3.1 盐酸:优级纯。
3.2 氢氧化钠(NaOH):优级纯。
3.3 盐酸溶液(6 mol/L):量取50 mL盐酸,加水稀释至100 mL。
3.4
氢氧化钠溶液(6mol/L):称取24 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
3.5 海砂:取用水洗去泥土的海砂或河砂,先用盐酸(3.3)煮沸0.5 h,用水洗至中性,再用氢氧化钠溶液(3.4)煮沸0.5 h,用水洗至中性,经105 ℃干燥备用。 4 仪器和设备
4.1 扁形铝制或玻璃制称量瓶。 4.2
电热恒温干燥箱。
1、GB 500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2、GB/T 12087-2008《淀粉水分测定 烘箱法》
3、GB/T 18798.3-2008《固态速溶茶 第3部分:水分测定》
4、GB/T 21305-2007《谷物及谷物制品水分的测定 常规法》
5、GB/T 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 水分测定法》
6、GB/T 8304-2013《茶 水分测定》
7、GB/T 12729.6-2008《香辛料和调味品 水分含量的测定(蒸馏法)》
8、GB/T 9695.15-2008《肉与肉制品 水分含量测定》
9、GB/T 8858-1988《水果、蔬菜产品中干物质和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10、SN/T 0919-2000《进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
如下:
1、极化电压输出:0~2550mv
2、极化步长:10mv
3、极化输出误差:<±3%
4、极化电压最大输出电流:5mA
5、最程:0~200μA
6、分辨率:0.01μA
7、有效精度优于:±0.1μA
8、最小馈液:0.625μl
9、水分测量范围:10ppm~100%
10、结果单位:mg;%;ppm
11、测定时间(视滴定度而定):30秒~数分钟
12、方法存储容量:100个滴定结果外围接口。
扩展资料
经典干燥法是测定土壤水分的一种标准方法,目前仍在国际上使用。
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田间小区内选取有代表性的采样点,按照观测标准的要求,采用深度分层的方法采集土壤样品,并将土壤样品放入铝板中。在用土样称量铝盒后,打开盖子并将其放入烤箱中。土壤样品在105-110℃下干燥约6-8小时,直到土壤样品的重量不再改变。对干土和铝盒进行称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分测定
【聚焦国标】系列之GB 5009.26 食品中亚硝胺的测定
2023 年 9 月 6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 85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 3 项修改单(卫健委 2023 年第 6 号公告),其中就有 GB 5009.26-2023《食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新国标已于 2024 年 3 月 6 日正式实施。随着新国标的发布,特别是第二法 QuEChERS - GC-MS\/MS 法的...
碳水化合物测定的国标
GB5009.7-851。测定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国标是GB5009.7-851。GB5009.7-8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以及通过酸水解或酶水解转化成还原糖的非还原性糖类物质的测定。
最新的煤质分析国标
2008年,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最新的煤质分析国家标准。这些标准旨在确保煤炭质量分析的准确性和一致性。GB\/T213-2008《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确保了发热量测试结果的可靠性。GB\/T211-200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则详细描述了水分含量的测定过程,涵盖了不同类型的煤种和...
总氮的测定方法 国标
总氮的国标测定方法 如下:总氮测定方法通常采用过硫酸钾氧化,使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转变为硝酸盐后,再以紫外法、偶氮比色法,以及离子色谱法或气相分了吸收法进行测定。一、样品保存.水样采集后,用硫酸酸化到pH<2,在24h内进行测定。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49-89)。二、方法原理。...
求解读:国标601标准溶液标定,单人四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
单人四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的相对值0.15%,即重复性临界极差相对值为0.15%,不需要计算。 可参考601标准第一起草人郝玉林写的GB\/T 601-2002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修订介绍 一文(《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06年01期)。 因此要求非常严格,例如标准盐酸...
煤的工业分析国标方法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国标】GB212—91。煤的工业分析是指包括煤的水分(M )、灰分(A )、挥发分(V )和固定碳(Fc )四个分析项目指标的测定的总称。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是直接测出的,而固定碳是用差减法计算出来的。广义上...
水分测定的国标是什么
法律分析:水分测定的国标如下:1. 极化电压输出:0至2550mv 2. 极化步长:10mv 3. 极化输出误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团中术要求。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
水分测定国家标准
四、卡尔·费休法基本原理:根据碘能与水和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在有吡啶和甲醇共存时,1mol碘只与1mol水作用。卡尔·费休水分测定法又分为库仑法和容量法。其中容量法测定的碘是作为滴定剂加入的,滴定剂中碘的浓度是已知的,根据消耗滴定剂的体积,计算消耗碘的量,从而计量出被测物质水的含量。五...
...12456-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强制性国标将实施...
食品中的总酸含量测定对于区分产品属性、对比食品风味、判断食品稳定性、防止腐败至关重要。总酸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如发酵制品中的酒、啤酒、酱油、食醋等的酸度是重要质量指标。GB12456-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委托制定,由厦门出...
水分测定的国标有哪些(越多越好)
1、极化电压输出范围:0至2550毫伏。2、极化步长:每次10毫伏。3、极化输出误差:不超过±3%。4、极化电压最大输出电流:5毫安。5、测量范围的最小值:0至200微安。6、分辨率:0.01微安。7、有效精度:优于±0.1微安。8、最小馈液量:0.625微升。9、水分测定的浓度范围:10ppm至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