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所说体性,自性,本性,空性之类的词是什么意思?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5-21
请问佛教所讲的空性是啥意思啊?

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心经》里有几句车轱辘话很出名: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出名并不代表它好懂,事实上,很多人都误解了它。

证入空性,就是实修证悟了空性,开悟了。 空性是佛法一个极重要的概念,理上自然可以讲,但更需要实证。
理上讲,只是立个知见,知道道理,但讲千言万语、写千卷万卷,都只似指月亮的那个手指,而不是月亮,只是个努力的方向。而证悟了空性,就是真正看见了那个月亮,从此不再会迷惑,才真正走上修行之路。
最高境界是“非想非非想定”,若未见道,虽证得“非想非非想定”了,仍没有办法脱离轮回的,舍报后能生到无色界中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三界之顶),且寿命可长达八万大劫,但天福受尽舍报时还是要下堕再出生。
证入空性有大体三种:
1,无念、无想定,就是四禅八定
2,空定,就是小乘定,是体悟到“什么都没有”
3,大乘定,守般若,体悟到“空性”(般若、佛性、一真……很多名字)体悟到世间“唯一真实”的东西。
空性,这2个字在一起的时候,说的就是大乘定。所谓“偏空”,这个空,就是小乘定。不论是偏空,还是空性,都比四禅八定高。

扩展资料空性者,空间之本性、本体、本质即是,汝心亦是!无处不在,细微无色,如空如水,不能眼见,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遍尽虚空,一切万物之本,此是一切众生觉悟成佛之本,亦是佛之神力之本与智慧之本,空性如水,能得入者,一切悉知,正等正觉。
空性即名佛性,简名为空,或名为佛、第一义、涅槃、圆觉、虚空、真空、真如、本质、真心、法身、自性、心性、如来藏性、菩提、太极等名,异名虽多,实相不二,法界一如!世界构成之四大元素,皆以它为根本,空性运动。
听闻空性
假设是一位适合听闻空性的法器,当他听闻到空性的时候,他会犹如获得珍宝一样,他知道这是非常无价的宝贝。原因是,整个轮回是无始的,假设我们不去对治,轮回就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整个情况就像在一片混乱的状态当中。
通常我们会用无明的昏暗来说明这种情况。再加上有情本身也没有看得见解脱轮回之道的一对慧眼。因此,如果有一个人听闻到空性的道理,知道这个空性是可以帮助他从轮回的黑暗当中解脱出来,并且他也知道,空性不仅可以帮助他得解脱,甚至连成佛都可以。
他现在得到这样一个能够解脱的门,得到这样一个珍宝,得到这样一个慧眼的时候,他会希望来世仍然能够得到。而为了来世能接触到空性,他还必须来世再得到人身,否则他就不可能再听闻到空性。所以,为了来世能够继续修学空性,他这一世就要好好的持戒,持戒的心力因而比以前更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性

1、体性指实体,即事物之实质为体,而体之不变易称为性,故体即性。若就理之法门而言,佛与众生,其体性同一而无差别。俱舍论卷十三(大二九·七一上):‘体性是善,犹如良药。’体是本体,性是本性。体与性,同体而异名。《体性》篇出自《文心雕龙》第二十七篇,是刘勰风格论的主要内容。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

2、自性即人们心中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体(法身)。佛教里的毗卢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称为大日如来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来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一个心中的太阳。

3、本性,即天性。固有的性质或个性。本性本是不分善恶的,遇善则善,遇恶则恶,善恶不可分割,相互制约;善则顺理,恶则违理,无记则可中和二者。孟子性善论是针对人性的优点而言的,遵循了宇宙本源之理;荀子性恶论是针对人性的缺点而言的,违背了宇宙本源之理。

4、空性:闻思空性的意义---雪歌仁波切开示彼器随生诸功德,常能正受住净戒,勤行布施修悲心,并修安忍为度生,善根回向大菩提,复能恭敬诸菩萨。

空性即名佛性,简名为空,或名为佛、第一义、涅槃、圆觉、虚空、真空、真如、本质、真心、法身、自性、心性、如来藏性、菩提、太极等名,异名虽多,实相不二,法界一如!世界构成之四大元素,皆以它为根本,空性运动,则能变化出四大元素的现象,进而形成世界,现象是虚假的,所以必须以不断运动才能维持,并且无常败坏,只有空性才是唯一的真实,空性即是本质,空间的基本构成元素,因不能以肉眼而见,佛故概说为虚空,而不是虚无,它非有非无,动则能显一切万物之相而非有,静则如太空而无一物亦非无,不堕有无生灭之道,能周而复始,流转不息,故名太极。

所谓空性,自性,本性其实指向的都是同一样的实质。
整个世界有无穷多样存在,有动物,植物,矿物,桌子,板凳,毛笔,人等等等等,你我甚至找不到两片同样的树叶,不同样是普遍的绝对的现象。
但是这无法计算的存在样态有个本质的一样,就是一切存在都是要具备条件才能够产生的,比如桌子要有木板,钉子,涂料等等存在才有桌子的造就,人要具备先世的业识配合父母的缘才能够产生,组合成桌子的木板等也是需要其他条件(树木等)才能够产生的,这样看没有哪一样不是依靠因缘条件的满足才能够建立的。
既然一切存在都是要靠其他的事物为条件才能够存在,那么这一切就没有本来的,独立的,永恒的存在他必然就是无常变化的。条件组合也为条件离散创下了条件。没有本来的,独立的,永恒的存在就是所谓的空性的,换句话如果他不是空性的,那么就是不变的,是不变的,就没有存在(比如虚空),所谓存在就是不断的变化的一个过程,而要变化他必然是空性的。
不过这个空性是需要实证的,不实证这个那么烦恼等还是在的,没有什么实际的受用。
在这许多的样态中,佛教把他们划分为三科,蕴(组合成生命的思想,感受,形体等),处(感知配合外界产生的认识)界(所谓眼睛接触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触摸的等)。
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一切存在佛教都是以认识为根本建立的,所以改变认识就能够改变外在,这个认识的改变过程就是缘起,综上所述概括起来就是--缘起性空唯识现。

这几个名词说的是同一个东西,他本来就有,空空朗朗,是万事万物的本体,就是自己主人翁。
说了没用,你若亲见,自然就明白了。
若要亲见,森罗万象,鸟语花香,回头是岸。

是指万物的源头,原来的自己。想具体了解,请看讲经视频《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空=没有。性=心+生。
什么意义呢?心生的正能量,让负能量,二者一中和,两个能量都没有了!明白了么?

自性:性=心+生。我们“自己”“ 心生”的什么什么“特性”,是这个事物的本性么?这就叫“万法本来没有自性”understand?

就搞不明白了,佛教说人性是“空性”。此空究竟为何含义?
但是你忘记 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及一切有现象存在的东西都没有实体存在 包精神意识与身体种种感受 体性皆空 却是依自性而生 自性有点像空性的性质 故方便说空 若真实究竟空 那么这个世间又是从那里来的呢!·若人却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为心造 心造出来六道 色 受 想 行 识 你的...

佛教讲的空性是什么意思
证入空性有大体三种:1,无念、无想定,就是四禅八定 2,空定,就是小乘定,是体悟到“什么都没有”3,大乘定,守般若,体悟到“空性”(般若、佛性、一真……很多名字)体悟到世间“唯一真实”的东西。空性,这2个字在一起的时候,说的就是大乘定。所谓“偏空”,这个空,就是小乘定。不论...

藏传佛教里,经常讲到空性,求教正确的空性是什么,要注意哪些?
说闻思修,从哪里开始?从般若部的经论开始:心经、金刚经、小品般若、摩诃般若、中观论、大智度论等等讲的都是空性,从这里开始去深入经藏,时时思维其中的道理。佛法所说的思维就是禅修,就是禅那波罗蜜,就是戒定慧中的定,在定中起观以发慧,所得到的智慧,就是空性的智慧,就是般若波罗蜜。...

本体是空性吗?
关于个人本体之我,佛教则立‘无我’说,主张一切诸法皆因相依相存之关系(缘起)而存在;大乘佛教此一思想更彻底,遂有空(梵su^nya )思想之产生。【空性】梵语s\/u^nyata^,音译作舜若多。指空之自性、空之真理,乃真如之异名。依唯识家之说,真如为远离我、法二执之实体,故修空观而离我法...

空性是什么意思
空性(sunyata),音译作舜若多,指空之自性、空之真理。佛教认为,空性就是依空而显之实性,它是一切法(dharma,指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真实本性。在此意义上,“空性”与“空”(sunya)的概念具有等同的含义。空性的思想,表达了佛教的基本立场,也是佛教根本区别于其他宗教之处。佛教讲空,有人空与...

空性是否是自性 是否是涅盘的最高境界?
指那个众生本具足的光明自性 涅盘(术语)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盘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涅盘跟空性不相同,涅盘是动词,空性等只是名词 小乘的涅盘果位是罗汉,大乘的涅盘果位是佛,如果是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空性是涅盘的最高境界...

佛法所说的“空性”本体是所有众生共有的还有,每个众生各有一个平等...
阿赖耶识每个众生都是独有的!佛法所说的空性在理性上说是平等的、真实说更是平等的,但这个有“证”与“未证”的差别!一切法,因缘有、所以自性空、自相空,离开因缘一切法都是不存在的,因缘和合的时候,因为没有一个有自性不变的本体,所以自相也是空的,也就是当体即空!所谓色即是空,...

请教各位师兄有关佛教中关于”本性“一词的问题~
百科当中的自性说的是世间的观念,对这个词的理解,说的是人的本能。而佛法当中的自性,则远远超过此世间意识观念逻缉思维所能概述的。是指的众生最根本的本来面目,就像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真我本体。这种清净自性远离一切的迷惑颠倒,却一切具足!如六祖所说:何其自性,...

佛性(本性)和空性有什么区别
本性即是佛性,佛性即是空性。异名

佛经中自性是什么意思
自性的体性用是三位一如(三位一体),不分不离的,在体的基础上有什么样的性产生什么样的用。例如:风吹海面起浪,海面如自性之体,浪如自性之用,海起浪时的状态称忍,为自性之性。如果此时海不忍耐,而是与风作对,则海面就可能不会起浪,因此,海产生浪的行为对风来说是善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