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三的别称及美名
5月的节日主要有: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母亲节。英文5月名称May一、五月份的别称(通俗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二、夏历五月月份别名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三、以花命名的五月月份的诗意别称五月——榴月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四、农历五月月份的又一别称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
五、别称来源:
鸣蜩
《诗经》上记载“五月鸣蜩”,蜩即是蝉。意思是在五月知了们纷纷破土上树,开始了夏天的第一声清音歌鸣,因此五月别称“鸣蜩”。
午月
古代中国人民还用十二地支与十二个月相匹配,五月又称为“午月”。
端阳、端月
五月初五,是“重午”,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的端午节,所以五月又叫“端阳”、“端月”。
恶月、郁蒸
中国民间传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阴阳之气相争,阴气胜出,邪祟、鬼魅、百毒(故又称“毒月”)、瘟疫将随着酷暑的到来而慢慢猖獗,于是五月又称为“恶月”,因此要用各种方式攘灾避恶。其实古代中国人民之所以会有“恶月”的说法,是因为五月气候温热多雨,有时还会乍暖还寒,所以古代中国人民也称五月为“郁蒸”,意思是气压低、湿度大、气温高。
蒲月
五月百草茂盛,《红楼梦》中“斗百草群芳各逞才”说的就是民间斗百草的活动。而五月百草之盛当属菖蒲。菖蒲作为“花草四雅”之一,生长在水岸河边,亭亭玉立,碧翠含香,深受人们的喜爱。喝菖蒲酒、插菖蒲叶也成为农历五月初五驱祟的重要习俗。人们把五月又叫做“蒲月”。
榴月
得名于五月石榴花盛极,韩愈有“五月榴花照眼明”的诗句。古时五月初北京城内的小姑娘以橙色或大红的石榴花为发簪插满头,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后来把农历五月初五又称为“女儿节”。
通常称:蒲月、仲夏、榴月、郁月、呜蜩、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节,许多人家悬挂菖蒲、艾叶于门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称"蒲月"。
古人夜读,常于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据说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是空气清新剂。蒲草还可以编席制袋,后者用来运盐运糖,是当时较好的包装材料。
在古代,官场上也用菖蒲做鞭子,打人不疼。官民犯法,用蒲鞭略施薄惩,谓之仁政。唐代诗人吕温由道州迁衡州,酬别江华毛令说,明朝别后无他嘱,虽是蒲鞭也莫施。治理一个地方,蒲鞭若能高挂不用,便是最为出色的治理。
与蒲有关又与官家有关的,还有蒲轮。过去皇帝要到泰山封禅,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在上面祭天祭地,表示皇帝是上天赐予,借以表明自己的合法性。官员们没事就鼓动皇帝封禅,因为这一大典结束之后,每人可上浮一级官阶。皇帝所乘之车,都用蒲草包住轮子。迷信也好,减震也罢,在过去没有缆车与高级轿车的年代,蒲轮至少起到了亲善自然的作用,因为古人解释这种蒲轮不伤山中土石草木
五子棋定式的名称之一。黑开局必胜。
仲夏:是指夏季的中间月份,即午月。午位,中夏之位,斗指正南,后天八卦离卦,万物至此皆盛。夏季巳午未,巳月为孟夏,午月为仲夏,未月为季夏。古语中有:孟、仲、季,代指第一、第二、最后;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释名》:"仲,中也,言位在中也。"
在古历法中,一年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如果一年时间均匀分成4个阶段--春夏秋冬,那么夏就是正午太阳最直射地球前和后的1/4年;如果把夏分成三个均匀的段,那么孟夏、仲夏、季夏,就是这三段按时间先后的名称,所以仲夏就是盛夏。盛夏,就是最夏天的意思。
榴月:指农历五月。" 五月榴花照眼明",五月是石榴花盛开时节,故有榴月之名。时值"仲夏"。据晋人张华、陆机等人的说法,石榴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的。
石榴的梵语音译为涂林,产于安、石二国,因称涂林安石榴。石榴从一开始便作为奇花异木入植中国的官府园林,被予以最高的礼遇:汉武帝时重修上林苑,种上了安石榴10株,这安石榴当是张骞带回的种子吧。从此,皇家苑囿中多有栽培。如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后赵邺都的官苑、唐代的华清宫,都植有石榴的上佳品种。榴花有大红、粉红、黄、白等,其中大红者最具特色,历代诗人争相吟诵,妙譬迭出。有喻灯火的:"风翻一树火"(唐·元稹),有喻红罗的:"茜罗绉薄剪薰风"(宋·杨万里),有喻红霞的:"晚霞犹在绿荫中"(宋·吴琚),有喻丹砂的:"炼就丹砂万点红"(明·朱之蕃)。
郁月:指农历五月。
呜蜩(wū tiáo):指农历五月。蝉俗称"知了",体长者名蝉,小者名蜩,俗称"伏了"。
呜蜩是蝉的一种,但比蝉的个体要小许多,叫声响亮,叫声:"呜嘤-呜嘤-呜嘤-呜嘤-哇--"
出现时间:夏末署伏
在古历(即阴历)中,五月又称呜蜩。
皋月:指农历五月。(在日本指五月,原来是中国夏历中五月的别称,后传至日本)
"さつき"的由来,有一说是插秧之月--"早苗月(さなへつき)"。另一说则是,"サ"这个字本身即具有插秧之意,因此仅以"さつき"即可代表"插秧之月"。在日本书纪等等史书上也有写"五月"而念成"さつき"的;不过写成"皋月"则是之后的事了。另外,"皋月"也是花名。另也可称作"菖蒲月(あやめづき)"。日文确实不懂意思,抱歉抱歉
每月1一30日的雅称是什么?
二月十五:中春。三月初三:重三、三巳、上巳、上除、禊日、修禊日。四月初三:展上巳。四月初八:浴佛日。四月十九:浣花日。五月初五:端阳、端午、重五、重午、午日、菖(chāng)节、蒲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六月初六:重六、天贶节。七月初七:七夕、七巧节、星节。七月十五:中元。八月...
你不知道的十二个月份的别称,竟然如此具有意境。
所以农历七月,也被称为“兰月、巧月、瓜月、兰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等美名。“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所谓天官赐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是以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为水官解厄...
五月初三的别称及美名
三、以花命名的五月月份的诗意别称五月——榴月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四、农历五月月份的又一别称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 五、别称来源:鸣蜩 《诗经》上记载“五月鸣蜩”,蜩即是蝉。意思是在五月知了们纷纷破土上树,开始了夏天的第一声清音歌鸣,因此五月别...
农历月份的别称和雅称
农历月份别称丰富多样,一月有孟春、首春之称,二月则称为如月、梅月,三月有暮春、末春之别。四月又称乏月、荒月,五月有炎夏、起夏之名,六月有溽月、且月之雅。七月被唤作初秋、素秋,八月则是中秋、仲秋之秋。九月又被称为菊月、柯月,十月有露月、拾月之美名,十一月是仲冬、中冬之冬,而...
农历十二月有哪些别称?
三月桃月季春,繁花与阳气共舞进入三月,桃月的美名流传,寓意着万物繁华,阳气鼎盛。《尔雅》记载,“寎月”正是三月的别称,象征着万物的繁荣与生机。四月清和,槐香与夏绿共长四月,槐月带来了清凉与生机,绿意盎然,是“孟夏”之始,槐树的黄白色花瓣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夏天的到来。五月端月,开始与...
九月的别称及美名
九月的别称及美名有白露、格桑花月、长桑月、含苞待放、金秋九月、果实丰收月等。1、白露 即立秋后的第15天,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秋季的第3个节气,意味着大地开始出现露水。2、格桑花月 格桑花是西藏高原的一种特殊植物,九月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因此九月又被称为格桑花月。3...
十二月的别称及美名
十二月雅称:丑月、涂月、大吕、暮冬、梅月、暮岁、岁杪、冰月、严月。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秦朝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冰月、严月。其他月份的叫法如下:正月:端月、元春、隅月、始春 二月:杏月、花月、...
正月的别称及美名是什么?
正月的别称及美名是: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首岁。华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发岁、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正阳、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
二月的别称是花朝吗(二月的别称及美名)
七月的别称有相月、巧月、霜月、孟秋。相月与月亮的相会相映成趣,巧月与节日或特殊事件相对应,霜月则与秋季初霜的到来相连,孟秋则是秋季的开始。八月的别称有壮月、桂月、仲秋。壮月与秋季的成熟与繁荣相联系,桂月与桂花的香气与美丽相联系,仲秋则是秋季中段的描述。九月的别称有玄月、菊月、季...
被称为杏月的月份是
8、七月:通常称兰月。七月兰花清香溢,又称兰月。八月:通常称桂月。9、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诵的佳景,八月美名桂月名副其实。10、九月:通常称菊月。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飞,独有菊花婀娜多姿,热烈怒放。因此菊月是九月的别称。11、十月:通常称露月。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