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是浙江杭州。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
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扩展资料:
早在中学时代,钱学森就树立了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信念。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府腐败、外敌入侵,这一切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心,励志要好好学习,改变国家任人欺凌的面貌。
初到美国时,钱学森在学习方面如鱼得水,但是无法忍受美国种族歧视,钱学森用一份“A++”的试卷让所有的质疑都哑口无言。
钱学森最看重的是人民对他的评价,他终其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主动要求减薪,捐献高额稿费奖金,为力学系同学购买计算尺。钱学森的一生从不追求奢华,不图私利,被传为美谈。
他坚持“七不”的处事原则,拒绝向国外刊物投稿,坚决不再踏上美国国土,他一心只想如何为国家和人民多做点事情,当荣誉来临时,他的态度始终十分冷静和谦虚。
钱学森新中国的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县,是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 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1934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同志,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956年初,他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
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
钱学森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在一起(13张)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控制科学领域,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引起了控制领域的轰动,并形成了控制科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1957年,《工程控制论》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年9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他成为了该组织第一届理事会中唯一的中国人。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在应用力学领域,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及固体力学方面做了开拓性研究,揭示了可压缩边界层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并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在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在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领域,钱学森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1962年,他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在思维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推动思维科学研究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他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并将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此外,在人体科学、科学技术体系等方面,钱学森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钱学森同志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他还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老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与钱伟长、钱三强被周总理合称为“三钱”。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
扩展资料:
一、赴美留学
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
他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二、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帝国主义侵华的枪炮声中度过的。起初他的愿望是为中国造火车,抵御外侵。因此从北师大附中毕业后,他考入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机械工程系(铁道门)。
但1932年“1·28”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在日寇优势的空军和国民党政府妥协的双重压力下失败了。这时的钱学森急切地要为国家民族的强盛出力,因而他从造火车头愤而转向设计制造飞机。
1935年,钱学森获得赴美“庚款留学”的机会,来到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飞机设计与制造。
一次,一个美国同学在聊天中表现出对中国人抽鸦片、裹小脚的蔑视,钱学森大义凛然地对他说:“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现在是还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咱们人比人,你们谁敢和我比试?”
还有一次,有位教授出了份很难的考卷,全班大多数人不及格,这引起了大家的不满,吵着去了教授的办公室。当他们走到门口却发现有一张卷面整洁、无任何错误的考卷贴在门上,走近一看是钱学森的,同学们顿时安静下来,不敢推门进去找教授理论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学森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青春励志故事——钱学森:热血铸春秋 殷殷报国魂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 --- 2009年10月31日),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浙江杭州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我国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女婿。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2009年10月31日早上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1日。始于2009年10月31日。
张学森简介 张学森怎么死的 张学森与张作霖 张学森与张学良
出生日期:1920 逝世日期:1995 张学森是张作霖的第五个儿子,从小十分淘气。八九岁时他见[1] 父亲及家中大人及客人每从仪门走过,仪门的卫兵总是立正敬礼。他觉得好玩,就在仪门那儿来回跑。一日,小学森故意将卫兵的枪碰倒了,枪刺把他的脚面划破点皮儿。小学森耍赖骂卫兵,没想到惊动了父亲。张...
钱学森的主要事迹简介
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学森的主要事迹简介如下:钱学森从少年时代起,就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后到美国留学,研究空气动力学,与老师一起提出了“卡门-钱公式”,并创立了工程...
什么学森打一人名
姓名是钱学森 钱学森( Qian Xuesen,1911年12月11日 --- 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中国上海,浙江杭州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1989年6月29日 在美国纽约召开的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钱学森“威拉德WF小罗克韦尔(Rockwell,Jr...
钱学森资料
学森(1911~)简介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研究。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
张学森的个人简介
张学森的个人简介:张学森,一位杰出的中国人物,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深受人们尊敬。张学森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奋斗,逐渐在各个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他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
钱学森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钱学森
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中共党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
张艾森历史人物
张学森,生于1920年,是张作霖的五子,张学良的五弟。他出自清朝黑龙江省将军寿山的女儿寿夫人,后随家族移居台湾,最终赴美工作。在美期间,张学良和赵一荻来访,张学森悉心照料。1990年,张学森受到邓小平接见,199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张学森有女儿张闾蘅,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及香港立法委员。她...
学森是谁???
钱学森,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
张作霖的五夫人的孩子
首先,张学森是张作霖的第五个儿子,他在青年时期曾留学美国学习航空专业,后来在日本战败投降后回国,并在天津警备司令部担任少校秘书。张学森的一生充满了变迁,他最终移居美国夏威夷,并在某航空公司工作。他的女儿张闾蘅曾被委派到张学良身边,长期照顾他。其次,张学浚是张作霖的第六个儿子,他在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