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如之何其可及也”中的其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反问语气,和如一起构成疑问句)。所以,这里的其是发声词,无实义,就像翻译中的“那“无实义一样。
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
回答:
该段落讲的是子贡回答陈子禽贬低孔子、抬高子贡的问话,子贡对孔子十分敬重,认为他高不可及,所以他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毁谤。
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论语·子张》译文:
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夫子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夫子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夫子)活着是十分荣耀的,(夫子)死了是极其可惜的。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
主要作者: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以孔为氏,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反问语气,和如一起构成疑问句)。所以,这里的其是发声词,无实义,就像翻译中的“那“无实义一样。
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
不用查什么资料,从字面就可以理解了。“之”和“其”都是虚词,古代的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具体含义,因此整句话可以简化为“如何可及”,就是怎么能赶得上、比得上的意思。
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0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0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0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05.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06.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07.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08.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为政 第二
0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0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0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04.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05.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06.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君子不器。
07.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0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0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0.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1.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 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
其,表示将来时,相当于“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是什么意思?
出处:《论语·先进篇》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译...
【论语导读】谈谈论语子张第十九篇各章内容简介及其之间的联系_百度知...
认为孔子是没法比的,不可超越的。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甲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
(1分)(理解2分,评价1分,评价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是浙江省的一道特色题目,对《论语》的内容进行考核,一定要根据对《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篇章详细记忆、理解,否则《论语》的翻译和理解对于高中生来讲难度还是很大的。小题2:试题分...
“百姓足,君孰一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何解?
意思是:百姓富足,您不会不富足, 百姓不能富足,您也不会真正富足。出处:春秋 孔子 《论语·颜渊》原文: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译文:鲁哀公问有若...
如之何其 \/ 闻斯行之,这句话是这么断句的么?(出自孔子因才施教),是...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3)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4),故进之;由也兼人(5),故退之。”(《论语·先进第十一》)【注释】(1)子路:姓仲,名由,字...
绥之斯来的斯什么意思?
斯 :则,就。【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①:“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②,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③,绥之斯来④,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注释】① 陈...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
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
端木赐的学习能力
《论语》中,子贡的名字出现57次,而颜回的名字仅出现32次。孔子对子贡非常器重,往往将其学说的真谛传授给子贡,如何为仁,何为士,何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样为政、为仁等。孔子在危难之时盼望子贡。《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唯有对...
写出《论语.先进(节选)》原文及翻译
《论语.先进(节选)》原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以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求,尔何如?”对曰:“...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闻:听、听到。斯、之:这、这些。行:做、行动。诸:兼词,对这些。如之何:怎么能。出自《论语.先进篇》,原文如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